中咨视界

重温万里同志32年前关于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讲话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发布日期:2018-12-24 作者:李开孟 信息来源:开孟观察 访问次数: 字号:[ ]

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改变了无数中国人的命运。2018年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发出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号召。

           

四十年前,中国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着力抓好重大制度创新,着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出1600多项改革方案,啃下了不少硬骨头,闯过了不少急流险滩,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局面。

           

作为这段历史的亲历者,我们都在以不同的方式纪念属于各自心目中独特的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这里,我谨以重温万里同志32年前发表的关于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一篇重要讲话,来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万里副总理的这篇讲话发表在1986年7月31日。1986年8月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新闻报道《万里在软科学座谈会上讲话强调政治体制改革重要课题实行决策民主化科学化》。

           

万里副总理发表这篇重要讲话的1986年,正值本人大学本科二年级。那个时候的中国,是改革开放狂飙突进的年代。那时候的思想解放所达到的高度,以及各种言论对当时人们思想观念的冲击和震撼,直至今日难以企及,在本人思想观念的形成中留下很深的烙印。

在那个改革开放及思想解放运动的火热年代,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成为当时全党关注的核心问题。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万里的这席讲话,反映了当时社会各界对深化改革的普遍期待,在当时受到了极大关注。

据新华社报道,邓小平同志当时看完这篇讲话后,未改一字便提笔批示:“很好,全文发表!”陈云同志也批阅了这份讲话稿:“这个讲话,解决了我们党多少年以来没有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万里讲话于1986年8月15日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通栏公开全文刊发。

           

万里是80年代改革的一员骁将。他担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时,在全国率先批准包产到户,揭开农村改革序幕。万里在这次讲话中谈到的软科学研究,就是把科学引入决策过程,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采用民主和科学的方法,把决策变成集思广益、有科学依据、有制度保证的过程,从而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和制度化,以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这篇讲话揭开了软科学在中国发展的序幕,促进了包括工程咨询评估在内的软科学研究的广泛开展。中咨公司成立于1982年,但真正为国家投资决策发挥把关作用,是从1986年开始的。国务院于1986年正式批复原国家计委的报告,要求加强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的工作,明确规定今后新上马的基本建设大中型项目和技术改造限额以上的项目,其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大型工程的设计,由国家计委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对技术方案、工艺流程和经济效益(包括投入产出)进行评估,标志着“先评估、后决策”的工程项目决策评估制度正式确立。国家计委于1987年10月24日发布《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建设项目评估暂行办法》(计资[1987]1850号文),并发布《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一版,极大地推动了当时的可行性研究及投资项目技术经济论证工作。在随后中咨公司的各种宣传手册及文件,一直强调公司是“顺应我国投资体制改革,贯彻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而成立的国内规模最大、涉及行业最多的综合性工程咨询机构”。万里同志当年的这篇讲话,极大地激励了中咨公司全体员工肩负历史使命的责任担当及开拓进取的热切情怀,并为公司未来30多年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万里同志在32年前就曾在这篇讲话中尖锐地指出:我们至今仍然没有建立起一整套严格的决策制度和决策程序,没有完善的决策支持系统,咨询系统,评价系统,监督系统和反馈系统。决策的科学性无从检验,决策的失误难以受到及时有效的监督。领导人凭经验拍脑袋决策的做法仍然司空见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民主,真正实行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软科学的发展,需要政治民主环境,也需要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跨学科融合。他郑重提出,要排除决策的个人色彩、感情色彩,改变长期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落后愚昧的决策意识和决策方法,树立新的科学的决策意识和决策方法,对决策体制来一番改革。要坚定不移地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创造民主、平等、协商的政治环境。

万里同志强调,每个领导部门都应该有自己可以依靠的决策研究班子。每个领导者都应该有几个有胆有识的亲密朋友,特别要有几个敢于提出不同意见、敢于当面直言不讳的诤友,即使在封建时代,少数贤明帝王还能礼贤下士,结交几个谏臣密友,我们共产党员不是应该做得更好些吗?

万里强调,所有的政治问题、政策问题,都是应当进行研究的,在没有作出决定之前,都是可以讨论、可以争鸣的。我们应该广开言路,破除言禁,把宪法规定的言论自由切实付诸实施。堂堂十亿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只要领导路线正确,政通人和,百业兴旺,是不会被几句逆耳之言或别有用心的人借某些问题的煽动搞垮的。

万里提出,建立和完善科技、经济、社会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建立各种信息和数据的服务系统,健全各种保密和解密的制度,尽可能把各种信息和数据,包括可能得到的世界各国的信息,送到需要者手上,成为全民的财产。我国今天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数字经济及数字智库的建设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但是,数字孤岛的问题时至今日远远没有解决。如何做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监管、用数据创新”,利用当代数据库及信息技术等手段,汇集各领域行业及经济数据,发展数字智库,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我们今天所从事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及技术经济评价论证等工作,是随着40年前开启的改革开放才正式拉开序幕的。为加强技术经济理论方法研究工作,我国于1978年11月15日成立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1979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可行性研究处处长勃伦斯应邀来华举办首期可行性研究培训班,各专业设计院、大专院校及管理部门人员参加学习,由此逐渐形成在全国范围内学习和研究可行性研究理论方法的热潮。

40年间在中华大地所上演的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伟大创举,深深地改变了中国乃至整个世界,所发生的各种重大事件历历在目,时常令人回味无穷。作为中国40年改革开放整个过程的亲历者,见证者,观察者甚至是直接参与者,我将中国工程咨询业过去40年的发展划分为如下四个阶段:

(1)1978-1992年,发展起步阶段。标志性事件是成立了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等中国自己的工程咨询机构,建立了“先评估、后决策”的制度。

(2)1992-2004年,规范发展阶段。标志性事件是成立了中国工程咨询协会,建立了行业管理制度。工程咨询从项目评估发展到工程监理、造价咨询等多个领域。

(3)2004-2012年,创新发展阶段。标志性事件是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出台,核准制的建立,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咨询理念、理论及方法体系不断创新。

(4)2012-现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标志性事件是十八大以来各种新理念的提出,要求中国的工程咨询必须转型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轨道。这必将推动中国工程咨询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

重温万里同志32年前的这篇讲话,我们必须承认的一个事实是:万里当年关注的阻碍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一些问题,时至今日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仍然需要我们继续做出不懈努力,在新的起点继续深化改革,促进开放。

工程咨询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及投融资体制机制深化改革,也需要工程咨询业的深层次变革。我认为,我国工程咨询业的高质量发展,关键是要推动实现以下十个方面的转变:

1.“先决策、后咨询”转变为“先咨询、后决策”

咨询的本意是为决策服务的。工程咨询的目的是为投资项目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但是,很多项目是否应该上马,实际上是在咨询之前已由当地政府首长明确要上马。咨询的作用仅限于论证当地首长的决策是英明的。这种情况下,“可批性”论证成为常态。这种做法失去了“专业咨询”的本质属性,咨询本身失去其应有价值,必须将项目可行性研究及评价咨询回归本源。 

2.“碎片式咨询”转变为“系统性咨询”

目前的工程咨询呈现碎片化状态。可行性研究被分割为项目申请报告、资金申请报告、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价、地震、地质灾害、水土保持、通航影响、项目用地、项目用海、安全生产、压覆矿藏、压覆文物、消防安全、职业健康等20多项专业咨询。由于缺乏系统性思维,难以对工程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科学把关。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政府职能必须转变。

3.“审批闯关咨询”转变为“全过程专业咨询”

目前我国工程咨询的核心任务仍然是为政府审批服务。从项目业主方提供的咨询服务仍然缺乏重视。工程咨询重前期,轻运营的情况突出。难以适应加强事中、事后管理的要求。全过程工程咨询是未来工程咨询的发展方向。全过程咨询可能会有多家咨询机构参与,但必须有一家牵头单位对全过程咨询服务负总责。 

4.“简单模仿咨询”转为“创造价值咨询”

很多项目咨询报告照抄所谓的“模板”,搞工厂化流水线批量产生,而不是结合项目特点进行专业化咨询论证,为项目实施“创造价值”。“简单模仿咨询”使得项目评价咨询流于形式,失去专业咨询应有的专业价值,损害工程咨询的行业形象及社会地位,并使得真正专注于“创造价值”的专业咨询的价值难以得到认可,“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比较普遍,对咨询服务的价值创造造成很大危害。创造价值的专业咨询,对咨询专家提出更高要求,必须能够切实解决项目业主的实际困难,为业主真正创造价值,咨询收入与其所创造的价值挂钩。 

5.“灵机一动咨询”转为“专业理性咨询”

很多项目论证咨询服务停留在“专家拍脑袋”的阶段。尤其是各种专家论证会、评估会,缺乏认真的事前准备,没有摸清项目情况,随意发表专家意见。部分专家论证会预设立场,专家难以做到独立客观,成为可批性闯关的工具。“专业理性”的咨询论证反而得不到承认。工程项目的论证咨询是一项专业性要求很高的咨询服务,对咨询专家的专业素质要求很高,必须系统性地提高专业素养。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信息技术等科技手段,汇集各领域行业数据、经济数据,变“专家经验咨询”为“数字咨询。 

6.“封闭式咨询”转变为“参与式咨询”

很多项目论证咨询活动由咨询团队封闭进行,基本模式就是撰写各种可批性报告。以“可批性报告”的工作量衡量这些咨询任务的价值。咨询是一系列持续性的活动和过程,公众参与及信息公开是其必然要求。咨询成果需要接受公众及各种利益相关者的评判和市场检验,而不是仅仅编写让政府部门认可的各种报告。

7.“政府背书咨询”转变为“市场导向咨询”

为项目审批服务的工程咨询,本质上是为了获得政府审批部门的背书。需要政府背书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政府的优惠政策,纳入政府预算,以便获得银行贷款支持等。政府背书型工程咨询,看政府的脸色,进行闯关性咨询,对于真正专业性创造价值的工程咨询造成很大危害。

8.“中国特色咨询”转变为“国际惯例咨询”

可行性研究引入我国后,演变为所谓的可批性研究,从而呈现出很多中国特色。不仅表现在项目评价方法的理解和应用上,也表现在政府部门的政策导向等诸多方面。我国仍然需要加强工程咨询领域的国际合作,走国际化发展道路。在咨询理念、理论及方法体系的应用上与国际接轨。探讨与境内外专业机构合作等多种方式,推动设立专业化的国际业务开发及运营平台,促进咨询服务模式的国际化转型。 加大国际化人才队伍的培养力度,探索采取股权激励等方式吸纳国际专业团队加盟,并在业务管理、业绩考核上扶持国际化业务,提升公司国际化经营的整体水平。 

9.“承揽业务咨询”转变为“品牌维护咨询”

工程咨询机构应更加重视品牌经营,而不是聚焦于“承揽业务”而放弃品牌建设。尤其是大型综合性工程咨询机构,要加强品牌建设,将服务质量、智库建设、专家团队、信息优势、资质管理、咨询理论方法标准研究作为品牌建设的重要支撑。要重视开展品牌经营,逐步实现PPP咨询机构从业务经营到品牌经营的战略转型,发挥“品牌”在业务开发、行业带动、兼并收购、战略合作中的引领作用。

10.“传统工程咨询”转变为“数字智库建设”

智库是国家“软实力”和“话语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政府决策、企业发展、社会舆论与公共知识传播具有深刻影响。工程咨询机构需要配置合适人才,向高端智库方向转变和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超级计算机、GPS以及北斗卫星系统等现代技术出现,为精准、高质量地分析产业布局、区域发展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互联网+工程咨询”系统的建设对原有工作方式进行升级,使很多“面对面”的工作模式转化为“键对键”的模式。“互联网+工程咨询”系统发展突破原有限制,实现知识、专家、信息等的即时无限对接。以“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监管、用数据创新”为宗旨,推动工程咨询业的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数字咨询”。

    (原创文章,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