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建议

潘小海 | 对标世界一流,做强做优做大中央企业
发布日期:2021-08-16 作者:潘小海 信息来源:中咨智库 访问次数: 字号:[ ]

导读

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下,中央企业的发展,处于一个关键的转型节点期。竞争力是中央企业在长期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关键。

●对标世界一流的内涵

●做强做优做大中央企业的内涵

●做强做优做大中央企业的主要举措

对标世界一流的内涵

自“十二五”时期开始,国内越来越多的部门、机构和学者开始关注世界一流企业的概念。与此同时,国资委明确了中央企业“做强做优,世界一流”的发展战略目标,印发了《做强做优中央企业 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世界一流企业》(2010年)、《中央企业做强做优、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要素指引》(国资发改革[2013]17号)、《中央企业做强做优、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对标指引》(国资发改革[2013]18号)等文件,为当时中央企业如何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提供了行动指南,提出了中央企业建设要做到“四强”——自主创新能力强、资源配置能力强、风险管控能力强、人才队伍强,“四优”——经营业绩优、公司治理优、布局结构优、社会形象优。同时提出了着力培育一批具备“四个特征”——主业突出,公司治理良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国际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的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水平;在国际同行业中综合指标处于先进水平,形象良好,有一定的影响力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在《中央企业做强做优、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要素指引》(国资发改革[2013]17号)文中,提出了公司治理、人才开发与企业文化、业务结构、自主研发、自主品牌、管理与商业模式、集团管控、风险管理、信息化、并购重组、国际化、社会责任、绩效衡量与管理十三个方面的要素。2019年,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在讲话中指出,按照中央要求的“做强、做优、做大”三者相统一的原则来打造世界一流企业,中央企业差距较大。在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的过程中,至少要达到如下状态,一是在创新驱动方面进入领先行列,二是在高质量发展方面能够进入前列,三是在践行新发展理念方面能够进入前列。

世界一流企业的具体内涵,可概括为“三个领军、三个领先、三个典型”。三个领军是要成为在国际资源配置中占主导地位的领军企业,引领全球行业技术发展的领军企业,在全球产业发展中具有话语权和影响力的领军企业。“三个领先”是指效率领先、效益领先和品质领先。“三个典范”是要成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典范、履行社会责任的典范、全球知名品牌形象的典范。

中央企业还存在着大而不强、全而不优、散而不强等突出短板。盈利能力相对较弱、价值创造能力不强,企业在投资结构优化、发展质量提升等方面还有较大空间,建成世界一流企业仍需下决心加快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做强做优做大中央企业的内涵

中央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体现在“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等五个方面。

(一)竞争力

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下,中央企业的发展,处于一个关键的转型节点期。竞争力是中央企业在长期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关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稀缺资源的特性,是其竞争对手难以模仿,且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

(二)创新力

创新力是中央企业取得和保持竞争力的重要砝码。中央企业最迫切的创新力提升应围绕新兴产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产业模式和产品创造力等四个层级进行创新能力建设,注重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转化研究三个方向的创新能力建设,推动形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重视体制机制改革、管理理念创新,以及企业家队伍和创新型人才培育。

(三)控制力

国有经济控制力,一是在对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控制,如矿藏等自然资源,航空航天等军工产业,只能也必须由国有及国有控股大型企业承担;二是对经济运行态势和发展趋势的控制,国有经济应代表国家利益。在推动经济发展、重大科技创新,维护国家战略安全和长远利益等方面,应发挥顶梁柱作用,如打造好高铁、核电、特高压、高效清洁煤电等“中国名牌”。

(四)影响力

中央企业影响力的形成必须包含以下几个要素:一是基于股权控制的影响力,即要融合发展,放大国有资本的功能。二是基于企业本身的影响力,即要壮大发展、联合发展,发挥中央企业宏观上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微观上带动多种所有制企业发展的能力。三是基于中央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影响力,由于中央企业具有独特的地位与作用,在谋求企业发展的同时,必须积极履行政治责任、经济责任以及社会责任,推动中央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建设和全面发展。

(五)抗风险能力

中央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体现在内外部两个方面。首先是抵抗外部环境因素带来的风险的能力,如经济危机、国家政策变动等;其次是防范中央企业内部因素产生的风险的能力,涉及到技术、生产、管理、营销等多个环节的潜在风险。面对目前较为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社会环境,中央企业应积极预判和评估潜在风险,提前采取应对措施;补好经营风险防控的短板,抓牢日常监管,严防重大隐患;逐渐退出产能过剩产业、高污染高耗能产业、高度市场化行业等。

做强做优做大中央企业的主要举措

(一)坚持党的领导,凝聚做强做优做大的思想共识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中央企业的光荣传统,是中央企业的“根”和“魂”。同时,中央企业也是党领导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坚定践行者,是党和国家重要战略实施的关键力量,是党可靠坚强的政治组织力量。

未来应继续发挥中央企业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与政治核心作用,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保证党和国家方针政策、重大部署在中央企业贯彻执行。完善党建工作,坚持加强中央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放松,提升组织凝聚力与员工精气神,进而提高企业的组织能力,为企业发展带来竞争优势,实现企业效益的提升。

(二)坚持战略引领,把稳做强做优做大的前进方向

中央企业是实现我国国内外战略意图的重要抓手,承担着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防风险等一系列特殊使命任务。中央企业必须坚持战略引领,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中,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战略支撑作用,使中央企业的战略性价值更加突出。

产权布局方面,树立系统思维,从构成中央企业体系的诸多要素、结构、功能等方面入手,对中央企业产权布局进行深入研究和周密部署,系统推进各方面工作。

产业布局方面,必须立足大局、立足长远、立足国际,准确分析现实变化与研判未来发展趋势,系统设计、统筹推进。以长线眼光、宏观布局调整中央企业结构和产业结构。以业务做强做精为目标,实现资源向优势企业、主业企业集中,持续推动资源整合,提升企业规模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区域布局方面,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未来中央企业应把握发展节奏,稳妥应对国际国内环境变化,着力贯彻落实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产业链布局方面,中央企业应着重关注核心产业链的发展。掌握核心要素,把握全要素,探索构建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多技术融合、多因素驱动创新的“全球价值链中心企业”新格局。

(三)坚持创新驱动,发掘做强做优做大的动力源泉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央企业应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契合企业发展实际,在深入理解自身产业基础、外部环境、行业趋势的前提下,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加强攻关,同时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在中央企业内部蔚然成风。支持中央企业重新审视自身和市场发展要素,以产业价值的重构和价值的再造为核心,开展跨界合作与竞争,跳出行业视野,寻找更广阔的价值重构和再造的可能性,扩展传统价值链各环节中受到挤压的价值空间,并尝试作出系统性改变。

一是要强化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

二是要构建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破除束缚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制度障碍,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优化创新政策供给,加强针对中央企业创新的支持举措,倡导形成中央企业发展体系的创新文化,形成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创新成果高效转化、创新价值充分体现的体制机制。

三是要在继续稳扎稳打发展实体经济的同时,将传统产业所强调的地理位置因素、产业链因素和规模化经济,转化为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和未来科技的融合与协同。一方面,鼓励支持中央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加强务实合作,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另一方面,大力支持中央企业研究发展本行业核心大数据科技和基础设施,掌握本行业大数据渠道(通道/链),搭建以全域数据为目标的价值网络,拓宽原有产业边界。

(四)坚持全球视野,打造做强做优做大全球价值链

中央企业应明确高质量发展的总体目标,扩大内需、增强创新能力,以保障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推进中央企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中央企业发展的内生活力和动力,推动和保证国有经济高质量、中高速发展。

一是摒弃“自我为中心的企业利益最大化”的价值观,以“合作、共赢”的价值观拓展发展空间,从“注重吸纳利用全球生产、创新、价值要素”向“注重为全球生产者、创新者、价值创造者提供服务”转变,从“吸引全球人才”向“成就天下英才”转变。

二是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适应新的国际环境要求,实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加快投资的原有基础上,在更大范围内、更高层次上参与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

三是结合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新格局,运用资源、市场、政策等优势,积极推进资源整合,利用资本市场实施并购重组,提升国有经济竞争力。主动参与国际竞争,参与国际市场的分工和协作,提升我国中央企业在重点领域的产业链地位。

四是进一步优化配置资源,协调不同中央企业在产业间和产业内的互补性、竞争性,平衡发展中央企业在产业链的高附加值环节及主导区域价值链的核心能力,提升在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占有比率,以便获得更大的实际投资、贸易利得,带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能力提升。

五是瞄准高层次企业群体的共同特征,遵循企业成长的发展规律,真正将中央企业逐步打造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全球性企业”,并逐步迈进“世界一流”企业范畴。在全球视野这种更高层次更可持续的竞争环境中不断改革、不断提升,更加适应、更加从容,在竞争中迸发更持久的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纸质版见《中国投资》8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