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建议

李含 | 我国冰雪产业的现状、问题和建议
发布日期:2022-03-03 作者:李含 信息来源:中咨智库 访问次数: 字号:[ ]

2015年,在申办北京冬奥会期间,中国做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庄严承诺。在北京冬奥会举办前夕,国家体育总局《“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统计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以来,全国居民参与过冰雪运动的人数为3.46亿人,冰雪运动参与率为24.56%。如今,冰雪运动已经北冰南展西扩东进,形成了东南西北遥相呼应、四季经营各具特色、冰上雪上全面开花的新格局。对于我国冰雪产业来说,“三亿人”不仅是一个显示冰雪运动普及的数字,更是产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标志。

一、冬奥会助推冰雪产业驶入快车道

冰雪产业是在冰雪资源开发的基础上形成的特殊资源型产业,覆盖范围广,产业链庞大,主要包括冰雪服务业、冰雪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业和冰雪场地设施建设业三大类。其中,冰雪服务业是冰雪产业的核心,包含冰雪场地运营、冰雪赛事服务、大众冰雪运动及培训、冰雪旅游等。冰雪服务业呈金字塔结构,包括位于塔尖的由冰雪精英参与的竞技表演,以及位于塔身的由普通大众参与的冰雪休闲运动。

借助申办冬奥会成功的东风,我国冰雪产业抓住契机,实现了迅速发展,《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1)》显示,2015年至2020年,中国冰雪产业总规模从2700亿元增长到6000亿元。目前,以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运营、装备制造、冰雪旅游为主要内容的冰雪产业体系已初具规模。

(一)申奥成功带动冰雪产业提速发展

我国冰雪产业起步于1951年,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下发《关于青年团组织参加1951年冬季体育运动工作的指示》,要求华北、东北等地区在冬季积极开展冰上运动。到2002年,杨扬获得盐湖城第十九届冬季奥运会短道速滑女子500米冠军,冰雪产业开始有了一定的市场认可度。

2013年,中国奥委会正式致函国际奥委会,以北京市名义向国际奥委会申办2022年冬奥会,由北京市承办冰上项目的比赛,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县承办雪上项目的比赛。2015年7月,北京、张家口获得2022年第24届冬奥会主办资格。随后,国家先后发布《中国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中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2年)》《关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意见》《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等政策,从冰雪细分产业各个角度阐述未来冰雪产业发展目标及方向,全方位支持国内冰雪产业发展,中国冰雪产业火热爆发。

北京冬奥会筹备相关工作在各类媒体持续升温,为冰雪运动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冰雪运动消费者、社会组织以及相关行业企业积极参与北京冬奥会盛宴,形成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冰雪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行业研究发现,国外经验表明,举办冬奥会是普及国民冰雪体育运动的最佳时期。例如,美国以普莱西德湖冬奥会为契机大力推广滑雪运动,此后20年间美国滑雪人次从530万飙升至5030万,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8%。

(二)纲领性文件指导“三亿人上冰雪”

2016年5月5日,由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以筹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推动冬季运动发展,“大力普及冰雪运动项目”被写进“十三五”规划。同年,国家体育总局实施《群众冬季运动推广普及计划(2016-2020年)》,对推广普及大众冰雪运动的形式、方法等提出可行化发展思路。

2018年9月5日,国家体育总局发布《“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实施纲要(2018-2022年)》提出,要大力推广普及群众性冰雪运动,助力建设“健康中国”,奋力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建立“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工作机制,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推动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大力推广普及群众性冰雪运动,为举办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增光添彩。

2019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意见》。作为备战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重磅文件,《意见》在普及冰雪运动、发展冰雪产业、实现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发展目标提供了行动指南。系列重要文件的出台,使冰雪运动在祖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和潜力。

(三)消费升级促进冰雪市场需求旺盛

除了北京冬奥会的直接刺激,冰雪产业发展更深深扎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沃土。随着国内消费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消费升级的浪潮也将冰雪产业这艘大船推向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2021年中国人均GDP突破1.2万美元,体育、旅游、文化消费成为重要的升级方向,冰雪产业在其中受益匪浅。

参与冰雪运动有一定门槛,从服装器材到培训练习,需要一定消费能力的支撑。据笔者观察,刚入门的初级滑雪者准备全套雪服、滑雪板、滑雪杖、保护装备、护目镜等一整套装备,可花费3000元到上万元不等。据京东平台数据显示,2021年冰雪运动相关产品成交额同比增长120%,其中,滑雪单板成交额同比增长超过220%,滑雪服同比增长180%,滑雪鞋订单量同比增长200%。运动需求升温消费热度,正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显示出巨大潜力空间。冰雪消费越来越火,上扬的数据背后,蕴藏着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的黄金机遇。

(四)冰雪产业投资不断增长势头强劲

与火热的市场需求相对应,这个奥运周期里,中国冰雪产业投资也迅猛增加。以细分领域为例,2017年国内建成26座特色冰雪小镇,冰雪小镇生态圈加速形成,到2020年冰雪小镇数量已经超过40座。2015年全国滑雪场数量为568家,2019年这个数字达到了770家,预计2022年达到1000家。此外,全国标准滑冰场馆数量也从5年前的157家增加到388家,“全国大众冰雪季”“中国冰雪大会”等群众性冰雪活动每年开展超过3000场,“北冰南展”战略得以践行。

冰雪热同时带来了行业的兴起。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已有约6700家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含滑雪、滑冰、冰球、冰壶、冰雪运动、雪上运动、冰上运动,其中29%的相关企业注册资本在1000万以上。除滑冰场、滑雪场等冰雪运动场馆设施投资外,冰雪产业投资还扩展到高速公路、高铁、特色小镇等领域,涉及更广泛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以近年冰雪产业投资重镇张家口为例,2018年张家口发布了总投资达1238.8亿元的20个重点产业招商项目,目前已累计引进冰雪产业项目109项,覆盖冰雪装备研发制造、人才教育培训、文化旅游等多领域,建成大型滑雪场9家,高、中、初级雪道177条。大量投资的涌入,为冰雪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并为后续经营打下坚实基础。

(五)民众参与冰雪运动热情日益高涨

随着冰雪运动普及程度的提高,冰雪文化的广泛传播,大众对冰雪运动的喜爱程度逐步提升,冰雪运动自发参与率也逐步提高,群众性冰雪运动组织的大幅增加是最为明显的佐证。根据民政部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份,我国正式注册的各级冰雪运动社会组织共有792个,其中国家级协会8个,省级协会32个,其他冰雪运动社会组织752个,是2015年冰雪运动社会组织数量的2.89倍。曾经小众的冰雪运动,如今已融入人们的日常健身生活,各地群众以不同方式投身冰雪健身活动,为北京冬奥会加油鼓劲。

作为全球主要冰雪消费的有生力量,我国冰雪市场具备较大的未来发展空间,其中冰雪旅游、娱乐休闲成为消费重点。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在2015年以来参与过冰雪运动的受访群众中,“个人自发参与”的比重最高,为92.64%。从参与“全国大众冰雪季”的地域范围来看,已经从2014年第一届时的10个省市区参与,到近两年31个省市区全部联动,各类赛事活动覆盖的区域超过了全国一半的地级市;参与“全国大众冰雪季”的人员规模也从2014年的1000万人次左右,上升到了第七届时的近1亿人次,增长了近10倍。

二、冰雪产业仍存巨大发展上升空间

近年来,我国在推广冰雪运动方面取得不小成绩,但与世界冰雪强国相比,仍存在竞技水平不高、群众参与面不广、产业基础薄弱等问题,发展任务艰巨。同时,冰雪产业仍面临产品结构单一、品牌优势不强的困境。从中国的市场体量、发展趋势来看,还有很大的空间。今后的市场将进入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更多高精尖的技术企业和高质量的硬件、服务、培训涌入市场是冰雪产业进一步升级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冰雪配套整体水平不足

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我国东北地区开展冰雪运动基础较好。国家体育总局相关调查显示,我国东北地区冰雪运动参与率高达51.74%,超过半数的东北群众都有过上冰滑雪的经历。其他地域特别是西部地区,由于冰场、雪场建筑规格、技术要求、成本造价较高,场地设施不足等原因,制约了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我国冰雪产业发展仍有较大空间。

细数南方地区,目前广东虽然只有3座雪场,但是日益增长的客流量反映出市场的巨大潜力;成都市冰球运动协会介绍,成都目前已有13处冰场、20处雪场,每年近100万人次走进冰雪场所;重庆通过举办各类冰雪运动项目比赛、培训、群众活动等,已成为冰雪运动的西部重镇。下一步,南方冰雪场馆建设将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滑雪场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苏、重庆、湖北、四川等省。其中江浙地区经济水平较高,为室内滑雪场等新型雪场模式提供了较好的发展土壤;重庆、湖北、四川等省区则占有一定的自然条件地利,可以兴建自然雪场。

(二)冰雪装备主要依靠进口

根据《中国滑雪行业白皮书》显示,2014年到2019年,中国滑雪装备市场规模从32.2亿元增长至117.5亿元,与国外成熟先进的冰雪运动用品产业相比,国内这一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积累,也缺乏品牌化产品的支撑。以滑雪市场为例,雪板、雪鞋、雪杖等关键装备的市场几乎都被国外品牌抢占,包括国家队在内的专业团队也主要依靠进口品牌。近年来,多家知名外企加速布局中国冰雪赛道市场,德国奢华运动品牌BOGNER、美国加州潮流品牌VOLCOM、瑞典登山装备品牌Klättermusen、瑞士百年高端户外品牌MAMMUT、日本户外功能服装品牌Goldwin、奥地利滑雪运动品牌HEAD先后宣布进入中国市场。

国家体育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九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提出,我国冰雪装备器材产业要开发一批物美质优的大众冰雪装备器材和北京冬奥会亟需装备,大幅提升供给能力,建立较为完善的综合标准化体系,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知名品牌,创建若干特色产业园区,初步形成具备高质量发展基础的冰雪装备器材产业体系。

(三)冰雪运动培训基础薄弱

大众冰雪运动本身存在特殊性,对技术水平要求相对较高,入门存在较大的难度。例如,从大众参与滑雪这项运动来看,初学者需要历经系统的学习与长时间的实践,才能够掌握基本的滑雪技巧。但从滑雪运动开展实际情况来看,初学者所接受的教育时间有限、实践时间较短,往往难以感受到滑雪所带来的乐趣,自然也难以培养初学者的兴趣。正是由于技术门槛过高,导致大众冰雪运动本身的普及性较低,制约了大众冰雪运动的发展。

《2019年中国冰雪体育行业概览》显示,在冰雪培训行业中,教练员的供需矛盾是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冰雪运动教练员缺口约为2万人。在奥地利等冰雪运动发展成熟的国家,有系统的滑雪教练培训体系,包括滑雪动作、技术、礼仪、文化以及一系列考核内容,而中国冰雪运动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冰雪运动教练员并无系统学习滑雪的过程,基础较为薄弱,在对滑雪者进行教学的短暂时间内,未能使滑雪者快速掌握滑雪知识并对滑雪运动产生兴趣,导致中国滑雪运动的一次性体验者较多,占比约为70%,滑雪运动在中国尚未实现经常化。

冰雪运动的培养,需要从了解冰雪运动开始,逐渐热爱滑雪,进而养成滑雪习惯,这个培育周期较长,中国大众的冰雪运动习惯仍需市场引导。《“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实施纲要(2018-2022年)》明确提出,要努力满足群众性冰雪运动专业培训需求,引导支持冰雪项目退役运动员从事冰雪运动教育培训工作,加大对社会培训机构扶持力度,利用多样化教育资源开展冰雪运动培训。探索开展“大众冰雪运动专业技术培训系列活动”,引入国际先进专业培训课程,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冰雪运动参与人群提供更加丰富的技术培训与专业服务,促进我国体育产业全方位高质量的发展。

三、关于推进冰雪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开展“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实践,极大地推动中国冰雪运动的跨越式发展。对于世界来讲,“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显著地壮大了冰雪运动参与人群,为全球冰雪运动、冰雪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也为其他冰雪资源并不丰富的国家创新性地发展冰雪运动提供了中国实践、中国方案。乘着冬奥会的东风,我国冰雪产业要立足全局,系统谋划,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空间发展格局,丰富冰雪产业业态,推动冰雪运动与旅游、健康等相关产业互动融合,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一)从战略高度统筹规划冰雪运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推动冰雪运动普及贯穿始终,大力发展群众冰雪运动,提高冰雪运动竞技水平,加快冰雪产业发展,推动冬季群众体育运动开展,增强人民体质”。推动冰雪运动发展,让更多群众参与进来,不仅对于提升人民群众身体素质、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意义重大,而且对我国冰雪产业发展、经济质量效益提高有着积极促进作用。2022年冬奥会为全国冰雪运动发展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我们要搭乘冬奥快车,充分发挥独特区位条件和冰雪资源优势,推动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

《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在发展目标中指出,到2025年,中国将形成冰雪运动基础更加坚实,普及程度大幅提升,竞技实力极大提高,产业体系较为完备的冰雪运动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冰雪竞技的引领作用以及冰雪产业的推动作用,从战略高度、全局视角打造冰雪运动强国。

(二)从装备市场助力冰雪产业发展

近年来,在政府部门积极推进引导下,河北、吉林、黑龙江等多个省份相继出台冰雪产业规划文件,冰雪装备器材产业集群化发展初具雏形。各地创新发展冰雪装备制造业,制定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建立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发展平台,推动产业链上下游需求对接、资源整合,支持企业开发科技含量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冰雪运动产品。

中国国家体育总局等四部门发布的《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提出,扶持具有自主品牌的冰雪运动器材装备企业,鼓励企业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可替代进口的产品,加快中国冰雪装备的国产化进程。有政策加持及国产品牌崛起,我国冰雪装备将逐步国产化。

(三)从旅游经济角度鼓励冰雪热潮

冬奥会的契机,带动了冰雪产业的腾飞。在不少冰雪旅游度假地周边,雪具租售、交通运输业、宾馆酒店、休闲餐饮、培训业等相关服务配套行业迅速发展,带动吃、住、行等行业消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曾经选择出境游的消费者从欧洲、日韩等地区回流国内,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冰雪旅游扩容提质。

预计到2025年,中国冰雪旅游人数将超过5亿人次,国内冰雪旅游收入将超1.1万亿元,冰雪旅游将成为我国冬季旅游和冰雪经济的核心引擎。下一步,要加快发展冰雪健身休闲产业,推动冰雪旅游产业发展,促进冰雪产业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提供多样化产品和服务。因此,要走融合发展之路,推进冰雪与科技、时尚、动漫、游戏结合,用现代化的旅游产品开发手段推出创新冰雪旅游产品,坚持品牌导向,利用中国超大旅游市场规模优势,发展中国特色冰雪旅游品牌,将地方冰雪文化与旅游融合起来,追求个性化,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拉动冰雪旅游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