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与视野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几个问题
发布日期:2012-03-09 作者:刘日新 信息来源:国企新闻网 访问次数: 字号:[ ]

  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工业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是国家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和壮大社会主义的国有企业天经地义。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前三十年经济建设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改革开放以来,国有经济也对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作用非凡。当前,大力宣传举办国有企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于社会主义国有企业重振雄风,更好地促进我国走强国富民的道路具有重大意义。
  关于国有企业的改革,本文主要阐述以下几个问题。
  一、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要办全民所有制的国营企业?
  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国有企业原来称为国营企业,是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简称。全民所有制的国营企业,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部分。
  我们是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取得革命胜利的,人民的政府除了在政治上对反动阶级实行专政外,还要在经济上大力发展和壮大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首先是要发展全民所有制的国营经济,特别是国营工业。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说过,社会主义要废除私有制,要搞公有制,特别是国家所有制。《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主义革命就是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共产主义的特征就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的手里,并尽可能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可见,社会主义国家办国家所有制企业,来之于马克思是完全正确的。
  二、前三十年举办国营工业企业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西方经济学特别是哈耶克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声称“公有制和计划经济是通向奴役的道路”。然而,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用事实证明所谓的“奴役之路”不过是一种谬论。
  新中国成立以来,公有制对中国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发挥了极大贡献。
  1949年全国解放,新中国通过没收国民党的官僚资本,把他们控制的大型工厂矿山变成全民所有制的国营工业企业。工人阶级翻身做了主人,发挥出冲天的革命干劲。恢复时期,国营工业的工业总产值(按1952年不变价格计算)由1949年的107.3亿元,增加至1952年的261.5亿元,平均每年增长34.6%。国营工业的产值占全国各种经济类型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49年的26.2%提高到1952年的41.5%。1952年一些主要工业品产量不但超过了1949年,还超过了抗日战争前最高年产量。如钢达到135万吨,1949年为15.8万吨,最高年产量为92.3万吨;原煤产量达到6646万吨,1949年为3243万吨,最高年产量为6188万吨。陈云说:“三年恢复,赶上蒋介石二十二年。”
  “一五”计划根据过渡时期的总任务,实行“一化三改”到1957年“一五”计划胜利完成,工业平均每年增长18%,农业每年增长4.5%,均超过了原计划的安排。钢产量达到535万吨,原煤13100万吨,粮食达到3901亿斤,棉花达到3280万担。其中,根据《宪法》(1954年)“国家保证优先发展国营经济”的规定,到1957年国营工业占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52年的41.5%提高到53.8%。
  大跃进年代,我国经济发展走了点弯路,工业发展受挫。之后,经过五年调整,才又重新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以后,又受到左的干扰,片面发展公有制经济。1979年全民所有制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81%,集体所有制工业的比重为19%。
  “五五”计划(1976~1980年)是前三十年最后一个五年计划,这一计划包含国家的十年长远规划(1976~1985年)之中。周总理在三届人大、四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十年规划分两步走:第一步,建立两个体系;第二步,实现四个现代化。“五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要在1980年以前建成我国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充分肯定了中国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果,认为我国建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两个简单的指标来看,1980年,中国钢产量已经达到3712万吨,为苏联卫国战争时期钢产量的2倍;粮食产量达到6411亿斤,也基本解决了全国近10亿人民的吃饭难题。
  由以上史实不难看出,中国经济建设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的取得与国营经济的作用密不可分。那些片面否定我国前三十年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国营工业所做的巨大贡献的观点,是不了解历史、不尊重历史的。
  三、社会主义国家办国营企业,有什么重大意义?
  首先,从政治方面讲,这是巩固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所必需的。众所周知,政权和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而经济是基础。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一旦建立起来,就要巩固自己的经济基础,以便立于不败之地。社会主义国家的国营企业发展壮大起来,我们的国家就会兴旺发达起来,对内就能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对外就能抵御帝国主义的侵略。
  其次,从经济方面说,兴办国营企业具有重要意义。
  1.国营工业是实现党在经济建设方面战略目标的依靠。搞经济建设就是要发展社会生产力。而要发展社会生产力,根据我国的情况,战略目标就是要实现国家工业化。而这正是中国共产党梦寐以求的愿望。1945年毛主席在《联合政府》中提出:“没有一个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的中国,不可能发展工业。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中国人民及其政府必须采取切实的步骤,在若干年内逐步建立重工业和轻工业,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要实现国家工业化,特别是发展重工业,主要要靠发展国营工业。前三十年的经济建设经验表明,国营工业的发展对我国快速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实现四个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而私营工业和外资企业是担不起这样的重任的。
  2.国营工业能容纳大量职工。前三十年,在国家实行低工资、广就业、加补贴的劳动工资政策下,国营工业是一个主要的就业部门,聚集了工人阶级的基本队伍,增强了党的阶级基础。1952年国营工业的职工有1580万人,占全部职工人数的98.6%。以后集体工业等多种经济成分逐步发展,到1980年国营工业的职工增至8019万人,占全部职工人数的76.8%。可以说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工人阶级的命根子。而工人阶级是党的阶级基础,是国家的领导阶级。这两者是相互依靠的。
  3.国营工业为国计民生提供所需的重要工业品。国营重工业部门生产的钢铁、能源、机械、化工等产品,满足了国民经济和国防部门的需要。国营轻工业部门生产人们吃、穿、用行等日用品,满足了人民生活的需要。同时,国营商业是商品流通的主渠道,把人民所需的消费品送到居民手里。国营工业企业还是出口的主力军,向外贸部门提供了大量的商品,为国家赚取了大量外汇。
  4.国营工业是财政收入的重要财源。1952年国营工业企业上交的利润,占财政收入的11.7%,1957年为19.1%,1978年为39.3%。
  5.国营工业是加强国防的坚强后盾。在工业现代化的基础上,我们实现了国防现代化。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依靠我国科学家的努力和工业的支援,我们发射了“两弹一星”,大大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现在发射神舟七号,开展探月工程,就是在“两弹一星”的基础上前进的。我们在国际上能有一定的发言权,是以国防强大的实力作后盾的。
  四、国企改制中出现了一些严重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国家一直试图在中国推行私有化。美国垄断资产阶级的智囊布热津斯基说:“中国改革要成功,一要淡化意识形态,二要是非公有制经济。”美国新自由主义货币学派代表人弗里德曼说:“中国改革的唯一出路是私有化的市场经济。”布热津斯基的前一句,实际上是要取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个上层建筑;后一句和弗里德曼的话,是要摧毁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受这些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影响,国企改制中也出现了一些较为严重的问题。
  1.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岌岌可危。根据《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中的数据,2009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计各种国有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在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中仅占12.5%,为国有工业比重的历史最低点。
  2.削弱了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工人阶级的命根子。国企改革过程中,大量工人离开国有经济部门。现在国有工业的职工有985万人,比1978年的3041万人减少了2/3以上。随着国有企业当中工人数量在全体工人数量当中比重的下降,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被削弱了。
  3.危害了国家的安全。改革前期,一些学者要求国有企业从竞争性行业退出的主张,导致大量赢利性行业都由私营经济经营了。在利用外资方面,应当看到,外资到中国来是资本输出,是为了争夺原料、占领市场、攫取最大利润而来的。2009年,全中国共有外商投资工业企业4.1万家,资产10万多亿元,一些重要行业已被外资所占领。在28个主要产业中,外资在21个产业拥有多数资产控制权。
  五、坚定思想,重振雄风
  针对以上实际情况,要坚持发展国有经济,走强国富民之路,特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要同新自由主义在意识型态上进行坚决的斗争。布热津斯基要“淡化意识形态”,我们要反其道而行之,偏要强化意识形态。“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革命几十年的经验证明,毛泽东思想是当代的马列主义,在许多方面对马列主义有新的发展。毛泽东思想在经济建设方面,包括工业建设方面有许多深刻见解,需要努力发掘整理和贯彻执行。马列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对我们认识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是指路明灯。我们要发展国有工业,走强国富民之路,就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指导地位。
  第二,要大力恢复、壮大和发展国有工业。我们坚持发展和壮大国有工业,就要扩大国有企业的经营范围,增加国有企业的个数,提高国有企业的比重。我们这样做,并不是要建立单一的国有经济,当前国有企业的比重提高到60%左右是比较合适的,可以重振国有企业的雄风,保证国计民生的需要。鉴于我国经济仍不发达,地区发展不平衡,容许集体、私营和外资经济有一定发展是必要的。
  现在发展壮大国有企业,不是简单的把已经私有化了企业重新收归国有,而是要考虑怎么对国家建设有利。对那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业企业,已经私有化了的、已经合资或被外资收购的,要坚决收归国有,或者明确叫实行国有化也可以,这是许多国家常有的做法。在生产领域壮大国有工业的同时,在流通领域也要发挥国有经济的主渠道作用,使生产和流通衔接起来。过去的经验证明,国家掌握了重要物资和人民必需消费品,使社会扩大再生产畅通无阻,人民生活改善有保障,不至于受制于私营和外资经济,也有利于抵抗意外事件和抑制通货膨胀。
  壮大国有经济,除搞好原有国有工业,把改制不当的企业收归国有外,还要进行基本建设,新建一些先进的国有企业。要重视高科技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但同时也要注意适度发展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因为我国是一个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大国,消除失业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三,要下最大力气做好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首先,要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促进工人阶级发挥主人翁作用。其次,发扬我国国有企业一贯的创新精神和拼搏精神,吸收《鞍钢宪法》提出的“两参一改三结合”的管理理念,弘扬铁人精神,严字当头,敢想敢干。在劳动收入方面,要缩小干部与工人的工资差距,号召领导干部发扬奉献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