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研究

中咨公司研究中心陪同联合国PPP中心主任考察中国PPP典型项目
发布日期:2016-05-09 信息来源: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 访问次数: 字号:[ ]

  2015年9月,联合国全体成员国在纽约正式签署包括17项目标和169项任务在内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作为全球经济标准制定的重要机构,试图通过制定和推广20余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国际标准,将PPP与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目标紧密相联,在全球范围内推动PPP模式以解决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问题。鉴于联合国相关要求与我国当前倡导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高度契合,2016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与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签署PPP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在推广PPP模式方面加强交流合作。

  根据双方合作谅解备忘录达成的共识,国家发展改革委与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拟定于2016年6月在青岛举办以“PPP、城镇化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PPP中国论坛。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PPP国际卓越中心(简称“联合国欧经会PPP中心”)同时希望在谅解备忘录框架下,在中国参与联合国PPP国际标准制定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为使联合国欧洲经济委会PPP负责人和相关专家更好地了解PPP模式在中国的开展应用情况,中咨公司研究中心主任李开孟、副主任武威和教授级高工徐成彬,在联合国欧经会PPP中心主任杰夫瑞•汉密尔顿(Geoffrey Hamilton)先生在中国访问期间,于4月23日和25日先后陪同汉密尔顿先生考察了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推荐的固安工业园区新型城镇化PPP示范项目,以及城市轨道交通北京4号线PPP示范项目。

  一、新型城镇化典型案例-固安工业园PPP项目考察

  我国已经进入快速城市化的发展阶段,正致力于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将坚持以人为本,追求可持续的发展理念,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因此,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PPP模式将是中国未来新型城镇化发展优先采用的项目运作模式。

  国家发展改革委在2014年出台的《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发改投资[2014]2724号)强调指出,各地的新型城镇化试点项目应优先考虑采用PPP模式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2015年向社会推荐13个PPP典型案例,固安工业园是唯一的新型城镇化PPP典型项目。

  固安工业园区位于河北省廊坊市境内,距离天安门正南 50 公里。该项目起步于2002年6月,由固安县政府通过公开竞标引入社会投资者――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夏幸福公司”)。项目采用PPP模式对园区进行整体开发,实现公益性与经营性目标的统筹平衡,既防止纯公益性项目不被社会资本问津,也克服了盈利性项目被社会资本过度追逐的弊端,具有较高的借鉴推广价值。

  在参观固安园区规划展馆时,杰夫瑞•汉密尔顿先生长时间驻足于TMS(整体式外包Turnkey-建立产城融合开发机制Mechanism-提供工业园区与区域经济发展综合解决方案Solution)创新模式展区,与华夏幸福公司负责人进行深入交流。当听到园区已成功引入400多家企业入驻、直接受益人口已达10万余人、固安县由当初的经济落后县跃居“中国县域经济创新力50强”第三位和“全国县域经济发展潜力百强县”第十位时,汉密尔顿先生认为本项目与联合国倡导的减轻贫困及实现共同繁荣的目标非常一致。

  在谈到项目征地拆迁时,汉密尔顿先生十分关注原居民的安置、生产和生活现状,实地察看了固安新型社区,了解被征地拆迁居户的居住环境及园区解决就业等情况。此外,汉密尔顿先生还参观了已经投入使用的北京八中固安分校以及正在建设的幸福医院(与北京友谊医院合作的三甲医院),赞扬本项目通过PPP模式促进了当地教育质量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体现了联合国倡导的以人为本及可持续发展理念。

  当汉密尔顿先生听说本项目PPP模式不仅已在固安成功实施,而且正在国内其他城市复制,并在印度尼西亚、印度等国家也在试图打造产业新城时,他表现出极大兴趣,认为本项目具有较强的示范价值。

  二、城市轨道交通典型案例-北京地铁4号线PPP项目考察

  随着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化,绿色出行及城市交通的生态环保要求越来越高,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人口密集城市解决公共交通出行的重要方式。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巨大,收益相对稳定,是我国采用PPP模式最活跃的领域。目前,我国已经批复40个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建设总里程达到8400公里。“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我国预计建成超过6000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是“十二五”期间的3.3倍,并主要采用PPP模式进行建设。

  为进一步了解中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领域推广应用PPP模式的相关情况,汉密尔顿先生于4月25日在中咨公司研究中心有关人员的陪同下,专程赴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简称京投公司)进行考察,重点听取了京投公司对国家发展改革委2015年推荐的轨道交通PPP典型案例――北京地铁4号线的情况介绍,并参观了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

  据京投公司介绍,北京地铁4号线是我国大陆地区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实施的首个PPP项目,该项目创造性地提出将工程建设划分为A、B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A部分为洞体、车站等土建工程,投资额约为107亿元,约占项目总投资的70%,由京投公司成立的全资子公司四号线公司负责;B部分为车辆、信号等设备部分,投资额约为46亿元,约占项目总投资的30%,由PPP项目公司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简称“京港地铁”)负责。京港地铁由京投公司、香港地铁公司和首创集团按2:49:49的出资比例组建。4号线项目竣工验收后,京港地铁通过租赁取得四号线公司的A部分资产使用权,并负责4号线的运营管理、全部设施(包括A和B两部分)的维护和除洞体外的资产更新,以及站内的商业经营,通过地铁票款收入以及站内商业经营收入回收投资并获得合理投资收益。30年特许经营期结束后,京港地铁将B部分项目设施完好、无偿地移交给北京市政府指定部门,将A部分项目设施归还给四号线公司。

  北京市轨道交通引进香港地铁公司,通过PPP模式的有效实施,不仅有效缓解了当时北京市政府财政投资压力,而且实现了北京市轨道交通行业投资和运营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形成了同业竞争和激励的新格局,促进了行业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升,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推广应用PPP模式发挥了重要的示范效应。

  通过固安工业园和北京地铁4号线两个典型PPP案例的深入了解,汉密尔顿先生对PPP模式在中国城市建设领域的应用情况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对今年六月份在中国青岛成功举办以城镇化为主题的PPP中国论坛充满信心,并期待联合国欧经会PPP中心今后加强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及中国相关专业机构的交流合作,包括举办PPP论坛、开展PPP专业培训、制定PPP国际标准等,推动中国PPP实践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更紧密结合,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为人类文明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