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建议

许有志 李华 张萌 | 将数字经济作为畅通 “双循环”的重要抓手
发布日期:2020-10-29 作者:许有志 李华 张萌 信息来源:中咨智库 访问次数: 字号:[ ]

前三季度,我国国民经济延续了稳步恢复的良好态势,多项增长指标“由负转正”。这再次表明,中国经济具有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但也要看到,当前国内外环境依然错综复杂,推动经济恢复和高质量发展仍面临不少挑战。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面对国内外形势变化所做出的战略部署,也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大战略调整,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要求。在“双循环”的发展格局中,数字经济可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为国内大循环创造畅通动力,也能够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有效对接。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中,数字经济更是为有效防控和经济恢复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数字经济发挥三大作用助力畅通“双循环”

(一)精准对接供需,提高循环效率。在数字经济环境下,能够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对经济运行数据进行分析,调节供需两端形成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生产者能更快速、更清晰地了解消费者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生产经营策略;消费者能更广泛、更精准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比如,一些电商平台根据互联网消费数据做出预判,快速进货销售,一旦商品在销售端反馈良好,电商平台可调动供应链做出快速反应,按需供货。

(二)借助数字技术,创造新兴业态。此次疫情催生居民生活消费习惯出现较大改变,在线办公、在线课堂、在线医疗等新消费需求释放巨大潜力,成为数字经济新的亮点。在疫情的影响下,线下实体零售行业遭遇打击,“无接触零售”迎来发展契机,无人超市、无人货架等新业态纷纷崭露头角。下一步,数字经济将继续向新领域延伸,有望在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领域创造出新的消费形态。

(三)聚合各类要素,提升生产效率。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链相结合能够聚合多种生产要素,为供需各方提供多种类型的交互机会。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当原有的产业链断裂时,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在供需双方之间进行匹配,迅速寻找替代或调整方案,快速补齐链条,使产业链分工体系的稳定性安全性大大提高,有助于连接分布在国内外各地的众多产业集群,推动形成更加稳固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

二、进一步发挥好数字经济作用需加强三方面举措

(一)软硬件方面,进一步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既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数字经济的发展根基。要进一步加快推进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基建,加大5G网络、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新基建投融资模式,提高更多传统行业和数字经济的融合程度。同时,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本身也将带来巨大投资需求。此外,也要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核心算法的自主研发力度,避免软件环节受制于人。

(二)营商环境方面,进一步加强行业诚信体系建设。近年来,国内一些知名电商平台由于监管不力,导致不良商家通过售卖假冒伪劣商品损害消费者利益。还有一些企业借助大数据掌握用户消费习惯进行定制营销,出现价格歧视等涉嫌垄断行为,甚至出现了高级会员购买商品比普通会员还要贵的情况。要将行政监管、行业管理、社会监督相结合,构建多层面、广覆盖的监督体系。针对失信易发多发领域,提升诚信监管效能,加强惩戒措施并形成一整套制度安排。

(三)要素方面,进一步加强数据的流通和使用。数据要素是数字经济发展壮大的微观基础。今年发布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首次将“数据”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传统要素并列。通过促进数据要素的流通来支持“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下一步,要加快培育数据交易市场,全面提升数据要素价值,加强数据资源整合,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

三、重点关注垄断、税务、法律方面存在的三大风险

(一)垄断风险。“赢者通吃”是全球数字经济行业的普遍特征,数字企业借助技术门槛容易形成用户高度集中的市场格局,一般逐步演化为一家或少数几家巨头,在我国同样如此。目前,国内数字经济领域已经进入阿里巴巴和腾讯“两强争霸”时代。2019年底我国境内外互联网上市企业总数为135家,总市值为11.12万亿人民币,阿里巴巴和腾讯两家市值之和接近7万亿人民币,占比超过60%。数字巨头形成垄断会阻碍中小企业发展,抑制经济创新活力,阻塞经济循环的“毛细血管”,导致以中小企业为代表的创新力量常常被扼杀于摇篮之中。西方国家高度重视反垄断工作,近期美国司法部正对谷歌开展二十年来最大的反垄断调查。

(二)税务风险。近年来,欧洲多国酝酿针对美数字巨头开征“数字税”,“数字税”背后是全球数字经济治理权的争夺。以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执意出台“数字税”,既是为了维护眼前利益,也意在主导全球数字经济规则制定。从这个角度看,美欧在“数字税”问题上的博弈不可避免。我已是数字经济大国,美欧争端引起的国际税制变化也必然影响到我数字经济发展环境和企业国际竞争力。我应加强国际沟通交流,通过G20、OECD等国际组织开展多边、双边对话,积极营造公平稳定的国际税制环境,避免陷于被动。

(三)法律风险。数字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关于数据安全、数据所有权等方面的问题与争端。需加快研究制定与数据安全、数据所有权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探索建立统一规范的数据治理机制,进一步强化数据隐私保护制度、安全审查制度,保障企业数据、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尤其要保障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领域的数据安全,为繁荣壮大我国数字经济保驾护航。

四、数字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还需跨越“数字鸿沟”

受地区发展水平、教育发达程度、信息基础设施等因素影响,不同区域、不同社会群体在信息的掌握、拥有和使用能力方面差异较大,逐步出现了“数字鸿沟”现象,尤其在疫情期间这一现象得到放大。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若任由“数字鸿沟”持续扩大,将会加剧发展的不充分与不均衡。需关注弱势群体的接入和使用等关键性问题,让数字经济最大程度地惠及社会大众。

(一)提升老年人、残疾人和低收入群体数字技能。运用数字技术的素质和能力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数字鸿沟的宽度和深度。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缺乏能力的群体,通过家庭、亲友及社区互助,加强各类信息服务普惠;对有能力的低收入群体,加大数字技能教育培训,通过短期技能培训和长期的教育发展,持续提升数字技能和互联网使用能力。

(二)有针对性地开展数字援助。全面了解不同“数字弱势群体”的需求,加强针对性援助。一是对于网络订票、网络挂号之类的公共服务需求设计好配套措施,让弱势群体也能方便地享受公共服务。二是设立基层服务站点,为弱势群体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创造条件。三是针对不同群体分类实施降费策略,让弱势群体、贫困人口享受更大优惠。

(三)加强各类公共服务和数字应用的无障碍服务能力。健全信息无障碍标准,提升各类公共服务网站的无障碍服务能力。引导企业利用数字技术强化在商业交易、消费服务、数字支付、社区治理等方面的应用创新,重点加强针对特殊群体的供给侧创新,如针对少数民族的多语言内容服务、针对农村人口的数字经济服务等。

(四)开展农村电商、远程教育、远程医疗专项行动。鼓励淘宝、京东、拼多多等知名电商平台进一步下沉乡村市场,为广大农村群众提供优质商品和生产生活物资;深入推动乡村教育信息化,实现乡村学校宽带网络全覆盖,通过远程教育推动城市优质教育资源与乡村中小学对接;支持乡镇和村级医疗机构提高信息化水平,引导知名医疗机构向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远程医疗、远程教学、远程培训等服务。

总的来看,数字经济能够解决好经济循环中供给与需求匹配问题,能够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壮大现代经济体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而不断扩大国内循环、促进国际循环。“十四五”时期,我国应继续在数字经济上全面发力,打通关键环节、消除潜在风险、跨越数字鸿沟,将其培育成为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柱。(纸质版见《中国投资》11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