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建议

李素晓 | 加快破解新疆生态瓶颈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2-11-14 作者:李素晓 信息来源:中咨智库 访问次数: 字号:[ ]

加快破解新疆生态瓶颈的建议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战略咨询部 

李素晓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统筹开展治沙治水和森林草原保护工作,让大美新疆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当前,新疆正处于对内繁荣发展、对外扩大开放的战略机遇期,然而,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衰减等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新疆产业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的硬瓶颈。亟需积极采取有力举措,着力破解生态瓶颈,持续夯实生态之基,为新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一、当前新疆面临的生态瓶颈

(一)荒漠化形势依然严峻,适宜开发土地少。新疆是我国荒漠化最为严重的省区,目前各种荒漠化土地面积107.06万平方公里,占全疆总面积64.31%。其中,沙化土地面积74.71万平方公里,占全疆总面积的44.87%,且仍以每年73.44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张。盐碱化土地面积约11万平方公里,约30%的耕地呈现盐碱化,喀什地区和巴音郭楞自治州的耕地盐碱化高达58%以上。水土流失面积83.8万平方公里,占全疆总面积的51.1%。适宜开发土面积不足10%,占总面积4.27%的绿洲承载着95%的人口,“人进沙退”和“沙进人退”使得绿洲-沙漠缓冲带缩小,屏障功能减退,不断遭受风沙侵袭和沙化吞噬。

(二)水资源严重短缺,用水效率整体不高。新疆地表水主要来自冰川融雪和降水,春夏明显多于秋冬,存在季节性缺水。北疆伊犁和阿勒泰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占水资源总量的1/3,南疆和东疆水资源匮乏,区域性缺水严重。水资源开采过度,地表水开发利用率59%,地下水开采率79%,经济社会用水量超过《新疆水资源综合规划》60%的适宜标准,城区和工农业发展区过度开采尤为严重,阿克苏、乌鲁木齐、喀什和昌吉水资源开采率都超过100%。新疆农业对GDP贡献不足15%,却耗费了95%的用水量,且用水量持续增长。目前农业灌溉仍以大水漫灌为主,高效节水面积不到40%,综合灌溉定额约为620立方米/亩,较全国西部地区高出近五分之一,平均农业用水有效利用率仅为0.35。

(三)自然生态系统质量较差,河湖湿地退化严重。新疆植被总体低矮稀疏,分布极不均匀。森林覆盖率仅4.87%,其中45.62%为灌木林和疏林地,主要分布在北疆山区,平原区仅沿少数流域有少量的荒漠河岸林。草地覆被中49.6%为低覆盖度,高覆盖度草仅占27.45%,自80年代至今,以年均0.12%的速率减少,畜牧超载率持续上升。河湖湿地持续萎缩,区内主要河湖如塔里木河、艾比湖、博斯腾湖均出现过不同程度断流和干涸,流域系统和生态过程严重受损。冰川积雪面积也呈现下降趋势。九十年代以来在气候暖湿化影响下冰川和积雪面积减少约20%,使得“固体水库”储量下降。

(四)生物多样性不断衰减,生态功能供给不足。长期以来大规模无序开发导致生物资源锐减、物种濒危与灭绝,现存野生种群数量不足70年代的1/4,珍稀药用植物储量迅速减退,濒危动物有83种,极危24种,野马、赛加羚羊已野外绝迹,大头鱼亦濒临威胁。多类型、高质量生态服务功能如水源涵养、固碳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等仅集中在阿尔泰山北麓和天山南北坡,南疆仅沿塔里木盆地边缘有少量分布,其它区域生态功能极低或缺失,难以支撑全区可持续发展。新疆现有的保护地存在交叉重叠和多头管理,保护有效性难以保障。尚有已知的12种濒危动物、11种濒危植物和约13.2万平方公里生态功能区未纳入保护体系。

二、几点建议

(一)多措并举加快推进荒漠化综合治理。在水资源匮乏、人类活动干扰过大的荒漠化区,应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以封育管理、植被自然恢复为主,继续推进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植被补播,充分利用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和恢复能力,促进沙漠草、灌自然植被发育。在自然沙化侵蚀区域,采取生物固沙和工程固沙相结合,发展“草、灌、乔”配置,“带、片、网、线”结合,“林、田、水、路”综合治理模式。在绿洲区推进治沙产业,持续加强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的研发和新能源利用,以特色产业如经济林果、特色养殖、沙漠旅游为抓手,发展农文旅一体化治沙产业体系。

(二)利用科学手段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修建山区水库、实施跨流域调水、地下水与地表水联调工程,优化水资源时空配置格局。严格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和用水效率红线,强化用水定额管理,对水资源开采分区管控,严罚过度开采。农业发展以需定供,适度农业规模、优化种植结构,培育节水作物,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加强灌排渠系工程建设,全面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同时降低农业用水定额,提高水价,促进节水行动。在绿洲内发展高效节水循环经济,培育绿色农资产品,严格限制农业用水,优化绿洲产业结构,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

(三)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与管理。实施山地、绿洲和湿地差异化管理,确保“三屏两环多廊”的生态安全。一是抚育山区。加强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生态屏障区林草的保育与恢复。二是稳定绿洲。开展环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边缘绿洲区合理开发与综合治理,发展绿洲生态农业,加强湿地水量和水质治理、荒漠化防治与盐碱地整治。三是恢复湿地。在额尔齐斯河、伊犁河、叶尔羌河和塔里木河为主的河流廊道区,采取封闭保护、自然恢复和工程修复等多手段,全面提升湿地面积与质量。四是保育冰川。短期内,通过在冰川地区施放烟幕或增加云层厚度等方法减少太阳辐射,减弱冰川消融。长期而言,继续增强地方、国家与国际层面的应对气候变化措施,减缓气候变暖。

(四)摸清生态底数实施分层分类管理。开展连续清查与定期调研,设立自然资源统计账户。依托现有或新建生态系统观测网络,打造生态资源联网监测与共享平台,掌握生态资源实时动态。尽快启动新一轮新疆生态科考,对生态资源、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综合评估,重新确立生态红线和保护优先区。加快推进卡拉麦里和昆仑山国家公园的试点建设工作,优化保护地体系,率先打造干旱区荒漠生态系统的国家公园管理制度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