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咨 | 公司要闻 | 中咨党建 | 最新成果 | 电脑版
首页
>> 手机版网站 >> 最新成果
于雅琼 | 制度型开放视域下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赋能北京数字贸易港建设的路径探索

制度型开放视域下

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

赋能北京数字贸易港建设的路径探索

于雅琼

摘要:数字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全球格局,成为各国竞争与合作的核心领域。本文旨在探索北京数字贸易港建设的发展路径,以破解北京数字贸易港发展瓶颈。通过借鉴国内外建设经验,分析研究北京建设数字贸易港的优劣势及发展机遇,提出北京应通过夯实数字新基建、培育数字贸易核心产业集群、探索数据要素流通规则、建设全球数字人才高地、深化国际数字贸易合作等五方面举措,全力打造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数字贸易枢纽,助力北京数字贸易港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数字经济;数字贸易港;科技创新;数字新基建

当前,数字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全球格局,成为各国竞争与合作的核心领域。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迅猛,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显示,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53.9万亿元,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到42.8%,数字经济同比名义增长7.39%,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2.76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66.45%[1]。数字贸易港作为数字贸易发展的重要载体,对推动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至关重要。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国际交往和科技创新中心,在数字经济领域优势显著。国家高度重视北京数字贸易港建设,2023年1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支持北京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其中明确提出支持北京建设国际信息产业和数字贸易港,旨在通过北京的示范引领,带动全国数字贸易创新发展,助力我国在全球数字经济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这也是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2]

经验借鉴:

国内外数字贸易港建设经验

国内外部分城市在数字贸易港建设中积累的经验值得北京借鉴。

上海作为我国对外开放前沿阵地,凭借浦东自贸试验区的政策优势,在数字贸易港建设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先行先试的探索。2023年11月,国务院印发《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后,上海自贸试验区围绕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推进数字技术应用、扩大数据开放共享三个关键方面,积极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数字贸易规则[3]。在促进数据跨境流动上,上海在《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规定》框架下,研究放宽数据跨境流动条件,收窄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和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备案范围。聚焦金融、贸易、航运三个领域,上海形成包含6个具体场景84个数据项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数据出境管理清单(负面清单)》及配套管理办法,助力企业精准识别重要数据,降低数据跨境流动的合规成本[4]

在推进数字技术应用方面,上海注重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赋能,加快电子单据应用,实现数据要素的流通交易互联互通。比如,依托全球航运商业网络(GSBN)拓展电子提单应用,累计签发量已突破55万份;上海数据交易所建成全国首条数据交易联盟链,挂牌交易数据产品超5000个。在扩大数据开放共享层面,上海自贸试验区从健康医疗、教育、交通等重点领域入手,推进公共数据场景授权落地。在明确安全管理要求后,向社会开放300余个政府数据集,相关企业借此开发出浦东养老资源“一点通”、浦东“生活通”等便民应用,推动智慧城市网络建设。这些举措成效显著,2024年上海数字贸易进出口达到1095.3亿美元,同比增长4.9%,规模占全国的30.1%。上海数字贸易港建设在政策推动下,不断完善数字贸易服务体系,吸引大量国内外企业集聚,推动数字技术与贸易深度融合,持续提升在全球数字贸易领域的竞争力与影响力。

杭州凭借电子商务领域的领先优势大力发展数字贸易,在政策的强力推动下,发展态势十分迅猛。2021年1月,杭州市人民政府发布《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杭州片区建设方案》,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数字自由贸易试验区,为国家在数字经济领域规则、规制、标准制定和管理创新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在产业培育上,杭州以阿里巴巴为核心构建数字贸易生态圈,辐射带动周边企业[5]。杭州拥有百余家平台企业,已形成以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新华三集团等为龙头,上市公司和独角兽企业为中坚,“双创”为支撑的雁形平台企业群。2023年,杭州预计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5675亿元,占GDP比重提升至28.3%,对经济增长贡献显著。在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方面,杭州成果斐然。自2015年获批设立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以来,“六体系两平台”的跨境电商杭州经验多次向全国推广。2024年12月15日,随着《关于进一步促进跨境电商出口发展的公告》正式施行,海关总署在杭州等20个直属海关开展跨境电商零售出口跨关区退货监管模式试点,杭州作为全国首个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跨关区退货试点城市,又成为全国唯一开展过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零售出口跨关区退货的城市,极大便利了企业处理退货问题[6]。杭州还积极简化通关流程、优化监管模式。2024年,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首批省级最佳制度创新案例出炉,试验区杭州片区滨江区块口岸签证申请及管理创新实践案例入选。其开发的“口岸签证平台”在浙里办上线,为外籍人员因紧急事由入境提供数字化“一站直达”服务,优化了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人才培养上,杭州联合高校与企业,构建“全球优秀培训机构+高校专业培育+精品赛事代训”的特色跨境电商人才体系,支持符合条件的跨境电商人才认定为高层次人才,推动外籍优秀跨境电商人才工作签证便利化。通过一系列举措,杭州在数字贸易领域持续发力,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与影响力,推动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

在国际层面,新加坡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高效的政府服务和完善的法律体系,成为全球重要的数字贸易枢纽。其积极推动数字贸易自由化与便利化,建立开放的数据跨境流动框架,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签订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为数字贸易发展营造了优良的国际环境。

现状审视:

北京数字贸易港建设的潜力与挑战

北京建设数字贸易港具备显著潜力,诸多优势使其在数字贸易领域发展前景广阔。从区位优势来看,北京作为国际交往中心,汇聚了大量国际组织、跨国公司总部以及外交机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等众多国际组织在此设立据点,全球知名跨国公司如三星、微软等的中国总部也坐落于此。这使得北京能够极为便利地开展国际数字贸易合作,快速对接全球市场,为数字贸易港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对外交流基础。政策方面,北京作为国家重大政策先行先试区,享有多重政策红利。2025年5月16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以高水平开放推动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旨在深入推进国际信息产业和数字贸易港建设,加强数字领域国际合作,力求在数据跨境传输等关键方面实现互惠互利[7]。早在2020年9月,北京“两区”方案公布,中关村软件园承担起建设国际信息产业与数字贸易港、打造数字贸易试验区的使命。2021年10月,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印发《北京市关于促进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将符合条件的数字贸易企业纳入北京市总部企业高质量发展鼓励政策范围,从融资担保、出口信用保险等多方面给予支持。

北京产业基础雄厚,在数字经济核心领域拥有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持续深耕,其研发的文心一言大语言模型在自然语言处理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字节跳动以其强大的算法推荐技术,旗下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北京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2024年,北京市数字技术发明专利授权量居全球城市首位,为数字贸易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与产业支撑[8]。在人才资源上,北京集聚了全国顶尖高校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以及众多科研院所。这些高校和科研机构源源不断地为数字贸易领域培养专业人才,每年相关专业毕业生数量可观。同时,北京凭借自身的城市吸引力,吸引大量全球优秀人才来京创新创业,为数字贸易港建设注入新鲜血液。在数字贸易示范区建设方面,中关村软件园成效显著。截止到2021年年底,园区实现产值4295亿元,地均产值达到每平方公里1652亿元,企业知识产权总计87439项,共获45项国家级科技进步奖励,25家企业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在2.6平方公里的园区内,汇聚了腾讯、联想等700多家国内外知名IT企业总部和全球研发中心。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作为数字贸易试验区,积极探索数据跨境流动安全管理路径,其数据安全与治理公共服务平台已上线运行,吸引了北京细胞、华大基因等数据跨境需求企业入驻。凭借各方面的突出优势,北京在数字贸易港建设上正稳步迈进,未来有望在全球数字贸易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在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数据要素与经济安全”专题论坛上,正式发布了《北京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5年)》,该报告指出:2024年北京市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突破52%,数字技术发明专利授权量居全球城市首位,数字贸易港功能持续强化,这些成果为北京探索数据要素流通规则、打造数字贸易制度型开放高地奠定了坚实基础,正在为全球城市数字化转型打造“北京方案”[9]

但挑战亦不容忽视。北京的数字基建体系虽较完善,却存在短板,部分区域5G网络覆盖不均衡,数据中心算力和能效需提升。数据流通方面,数据跨境流动与安全保护难题突出,数据确权、交易、安全等规则体系不完善,制约要素高效流通。产业集群方面,北京的数字贸易相关产业虽然门类齐全,但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联动不够紧密,部分产业存在同质化竞争现象,缺乏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集群发展。国际合作方面,北京在参与全球数字贸易规则制定、开展国际数字贸易合作项目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与国际一流数字贸易港相比,在国际影响力和辐射力方面还有一定差距。

北京路径:

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赋能数字贸易港建设

一是夯实数字新基建,构建科技创新支撑的智能基础设施体系。《北京对外开放发展报告(2023)》建议,北京应充分利用“两区”政策优势,推进数字贸易港和试验区建设,以促进数字贸易发展。数字新基建是北京数字贸易港建设的基石,需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构建高水平智能基础设施体系。加大5G网络建设,实现全市深度覆盖与高质量服务,重点提升产业园区、商务区等区域的带宽和稳定性,同时推进6G研发试验,预留未来发展空间。统筹规划数据中心建设,优化布局,推动其向绿色化、集约化、智能化发展,提高算力供给,建设超算中心和边缘计算节点,形成全市算力网络,加强能效管理以降能耗。广泛部署物联网基础设施,在交通、物流等领域加快感知设备应用,构建全面感知网络;加强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研发应用提供支持,筑牢数字贸易港硬件根基。2025年7月5日,在“2025年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成果发布会上,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发布了《北京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4-2025)》蓝皮书。蓝皮书研究发现,北京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总指数与上年相比有所提升,全球排名第二,位列“全球领跑城市”[10]

二是培育数字贸易核心产业集群,推动“科技+贸易”业态融合创新。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影响力的数字贸易领军企业,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重点领域,在数字订购贸易、数字交付贸易等关键环节,推动“科技+贸易”深度融合。同时,围绕优势数字技术,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强化数字经济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联动,将支持数字贸易细分领域和经营主体发展作为重要抓手,通过精准培育数字贸易新业态、新模式,为形成数字贸易竞争新优势构建系统性支撑。

三是探索数据要素流通规则,打造数字贸易制度型开放高地。数据要素的高效流通是数字贸易发展的核心动力,北京需健全数据确权制度以明确权利归属,完善分类分级管理制度保障数据安全,搭建规范的交易平台促进数据有序流通。同时,要探索数据跨境流动安全管理机制,积极参与国际数据治理规则制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并运用数字技术实现全流程监管,以此打造数字贸易制度型开放高地。《实施方案》为此提供了实践路径,方案提出推进数据跨境流动相关改革和技术试点,支持搭建数据交易平台以规范交易行为。此外,通过放宽数字领域市场准入,取消部分增值电信业务外资股比限制,推动数字贸易细分领域提质扩容、培育经营主体及强化数字领域治理等举措,为北京探索数据要素流通规则、建设制度型开放高地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是集聚全球数字人才与创新资源,强化要素保障能力。人才和创新资源是北京数字贸易港建设的重要支撑,需实施开放政策吸引全球顶尖人才,完善培养体系培育复合型人才,健全激励机制优化发展环境。一方面,2024年7月5日,北京市人社局等部门印发《北京市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围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培养四类数字人才,加强平台建设、机制创新与组织保障,为集聚人才与创新资源、强化要素保障提供有力支撑[11]。另一方面,需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吸引国际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来京设研发中心,推动本地机构与国际同行合作,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与成果转化。《实施方案》推进人才跨境流动便利化,设口岸签证处提供7×24小时入境便利,保障外籍专家家属停居留权益,扩大境外职业资格认可范围并探索互认,助力集聚国际创新资源。

五是深化国际数字贸易合作,建设全球数字经济交流枢纽。深化国际数字贸易合作是北京数字贸易港建设的重要途径,亦是打造全球数字经济交流枢纽的核心举措。要主动融入全球数字经济网络,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联动,推进数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开展数字技术交流合作,共建数字贸易平台以扩大贸易规模、提升贸易质量。积极参与全球数字贸易规则制定,在数据跨境流动、知识产权保护、数字税等领域贡献“北京方案”,增强在全球数字贸易治理中的话语权。举办高水平国际会议、展览和论坛,打造数字贸易国际交流品牌,吸引全球行业精英汇聚北京[12]。《实施方案》为上述目标提供了具体路径,包括依托服贸会、全球数字经济大会等平台拓宽合作渠道,引进高品质国际会展项目并申办国际活动;深化境内外合作机制,利用中德、中日等合作平台对接海外资源,加强京津冀协同以促进要素高效流动,为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交流枢纽筑牢支撑[13]

北京数字贸易港建设机遇与挑战并存,作为系统工程,需以优势为基、破难点为要。依托独特禀赋,通过夯实基建、培育集群、畅通数据、集聚资源、深化合作等路径,有望建成全球数字贸易枢纽。这不仅能驱动北京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将为全国数字贸易创新注入动力,助力我国在全球数字经济竞争中抢占先机。其建设非一日之功,需政企研协同发力、久久为功。未来,北京数字贸易港有望成为全球标杆,为世界数字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与力量。

参考文献

[1]苏晓.数字经济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支撑[EB/OL].中国工信新闻网,2024-08-30.

https://www.cnii.com.cn/rmydb/202408/t20240830_597714.html.

[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支持北京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的批复[EB/OL].中国政府网,2023-11-23.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311/content_6916721.htm.

[3]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的通知[EB/OL].中国政府网,2023-12-07.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312/content_6918914.htm.

[4]上海市网信办,等.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数据出境管理清单(负面清单)[EB/OL].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网站,2025-02-08.

https://www.lingang.gov.cn/upload/1/cms/content/editor/23c0db06-4b70-4c3d-a566-6ae4ddfb3bc5.pdf.

[5]“中国杭州”政府门户网站.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杭州片区建设方案的通知[EB/OL].杭州政府官方网站,2021-01-26.

https://www.hangzhou.gov.cn/art/2021/1/26/art_1229063386_1718601.html.

[6]宁波海关.“中国海关”学习强国号:浙江省首批跨境电商零售出口跨关区退货业务落地[EB/OL].宁波海关官方网站,2025-02-17.

http://qingdao.customs.gov.cn/ningbo_customs/470749/470751/6367437/index.html.

[7]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以高水平开放推动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中国服务贸易指南网,2025-05-20.

https://tradeinservices.mofcom.gov.cn/article/zhengce/flfg/202505/175690.html.

[8]北京日报.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成绩显著 北京数字技术发明专利授权量居全球首位[EB/OL].北京政府官方网站,2025-07-05.

https://www.beijing.gov.cn/ywdt/gzdt/202507/t20250705_4142356.html.

[9]北京商报.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在首经贸召开 发布《北京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5》[EB/OL].百度,2025-07-07.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36975096156570269&wfr=spider&for=pc.

[10]管理研究所.《北京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4-2025)》成功发布[EB/OL].北京市社会科学院,2025-07-07.

http://www.bass.org.cn/xwzx_sky/202507/t20250707_11207.html.

[11]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关于印发《北京市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EB/OL].北京政府官方网站,2024-07-05.

https://www.beijing.gov.cn/zhengce/zhengcefagui/202407/t20240712_3743944.html.

[12]张遥,孙晟铭,王明悦.北京自贸区建设中的数字贸易发展问题研究[J].中国商论,2023,(11):21-24.

[13]贾品荣.北京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评价及战略对策[J].中国经济报告,2023,(03):61-69.

注:原文载自《投资北京》2025年第8期,本次发表有较大改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返回首页
邮箱 | 电脑版
版权所有: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06029618号
copyright©1997-2023 CIECC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