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咨视界

李虹林 李金洋 | 浅析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内容的编制
——以海南文昌航天产业发展规划为例
发布日期:2020-04-23 信息来源:中咨研究 访问次数: 字号:[ ]

【摘要】产业发展规划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本文以海南文昌航天产业为例,对产业规划编制的现状条件、发展思路和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项目谋划等内容进行探讨,希望能抛砖引玉,对同类规划有所启发。

关键词:产业发展规划;条件分析;发展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重大项目

一、引言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脊梁。产业发展规划是在分析产业条件、发展环境的基础上,明确发展目标、路径和任务,进而形成产业聚集等优势的过程。航天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科技和国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具有广泛的带动性和较强的系统性。本文是指广义上的“大航天产业”,包括航天基础设施、航天应用和航天支援保障等。近年来,海南省和文昌市多项规划都把航天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目前海南文昌航天产业的发展基础薄弱,但海南省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战略支点,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对于海南省和文昌市而言,做好航天产业发展规划,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对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深入分析自身发展条件,摸清产业发展的基础和环境

发展条件分析是产业规划研究的基础,包括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分析,目的是找出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外部条件需要深入分析国内外产业的发展现状、特点和趋势,明确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内部条件分析重点要明确自身产业发展基础,找准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等。这些研究足够深入后,才能确定规划的产业定位。海南文昌航天产业规划的条件分析是在实地调研、全方位多角度收集材料、与相关部门充分座谈的基础上,对国家政策、区域发展、行业资料等进行深入研究,甚至与同类型区域(如酒泉、太原等)对比分析之后得出的结论,为后续规划内容打下了坚实基础。

1.优势分析。一是航天基地比较优势明显。与国内其他三个现有基地比较,首先文昌基地靠近赤道,发射成本低,成功率高;其次基地四面环海,便于运输大型火箭,航区和落区安全性好。二是荣获多项国家支持。党中央、国务院对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高度重视,政策优势明显。海南省当前享受多项国家重大政策支持,如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一带一路”建设,资金、技术、项目、政策扶持有利,发展空间巨大。三是旅游发展基础条件优越。海南自然资源丰富,具备世界一流旅游胜地旅游资源,航天产业与旅游结合,相得益彰。拥有美兰、三亚凤凰两大国际机场,交通极其便利。

2.劣势分析。与国内其他航天基地相比,海南文昌航天产业起步较晚,航天工业基础相对不强。2018年文昌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仅为11.5亿元左右,与酒泉、西昌、太原等城市相比,航天制造配套基础相对薄弱。

3.发展机遇。一是航天旅游产业发展蓬勃。航天旅游等科普类型的旅游日渐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项目。海南航天主题公园、配套服务基地等设施建设,有利于辐射带动观光旅游业、航天配套产业及相关服务业等行业发展,有利于海南建设成为面向国际的航天科技合作交流区,有利于带动海南社会文化领域的整体提升。海南航天旅游产业的兴起与发展,具备高起点、高技术、高稀缺性。二是卫星技术应用领域广阔。卫星遥感、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将带来更为广泛的市场空间。卫星应用技术将提供潜在的巨大市场空间。三是卫星应用市场需求旺盛。随着多项技术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大众消费市场逐步推广普及,以及周边东盟国家卫星应用合作不断加强,卫星应用市场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四是国家大力支持航天产业。航天产业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性产业和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而且随着军民共用技术深度发展,航天产业环境将不断优化。

4.面临挑战。美、俄、法、印、日都高度重视航天产业发展,世界范围内竞争日趋激烈,海南目前参与世界布局能力有限。同时,国内北京、西安、上海航天产业发展较为完善,多地也在积极跟进,海南文昌航天产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竞争形势。

三、立足自身基础和环境,科学制定思路和目标

发展定位、发展思路和目标的制定是产业发展规划编制的核心内容之一,需要在充分剖析发展条件和环境的基础上,抓住机遇,扬长避短,做到科学合理,为整个产业发展提供指引。发展定位要由上往下的层层进行,说明产业可能在国家、地区层面发挥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而且定位要以市场为导向,放眼未来,从长远的发展潜力和趋势看其可能发挥的作用和功能。海南文昌航天产业规划发展思路的制定充分考虑了文昌特有的“海上航天发射基地”以及特色旅游两方面的突出优势,发展目标也在考虑可实现性的基础上,按照近期和远期分别进行了合理筹划。发展目标的制定要结合实际能力,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分阶段(近期、中期、远期)进行,而且要充分考虑目标的可实现性、可考核行等。

1.明确发展定位。依据国家对海南省的定位,以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对海南航天产业发展定位等多方面的要求,明确海南文昌航天产业发展定位,把文昌建设成为“独具海南特色的全国重要的航天旅游与科技产业示范地”。

2.制定发展思路。抓住文昌航天发射基地建设对海南航天产业发展带动的机遇,依托“海南国际旅游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智慧城市”及“现代农业”等多项国家战略的推进,实施航天产业集群化、特色化、市场化、生态化、规模化的发展战略。优先发展航天主题旅游业,积极发展航天文化产业,主导发展卫星科技服务业,大力发展航天育种产业,配套发展航天发射服务业,战略培育航天相关科技产业,延伸和完善航天经济产业链条。

3.制定发展原则。一是坚持资源共享,推进军民共用技术;二是坚持市场主导,以企业主体;三是坚持创新驱动,服务转型升级;四是坚持生态保护,促进绿色发展。

4.分阶段制定发展目标。发展目标分为近期目标和中远期目标。

(1)近期目标。一是重点产业快速发展。航天主题旅游形成集群式发展,航天文化产业、软件产业等产业规模扩大,卫星科技服务、发射服务等产业有序推进,航天育种等高科技产业加快发展。二是发展平台初步建成。服务于重点产业的航天产业孵化平台、智慧平台初步建成,航天技术孵化能力和综合服务水平有效提升。三是持续发展园区能力提升。航天主题旅游、航天文化等产业形成一定的品牌效应和良好的经济效益,形成3-5个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与周边2个以上国家就遥感、导航等卫星应用服务业初步达成战略合作关系;航天育种、农业观光产业集聚发展。

(2)中远期目标。航天旅游、航天文化产业集聚效应显著增强,海南发展成为国际知名的聚集航天人才、培养高级人才和输送人才的航天教育基地;卫星科技应用服务业等航天相关产业规模化、特色化发展,并陆续服务于海上丝绸之路周边多个国家;海南智慧城市建设取得突破性发展,并在全国形成“海南模式”;航天育种、航天农业观光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航天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高,海南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溢出效应充分显现出来,海南省在国际上知名度和美誉度达到空前高度。

四、围绕战略和目标,妥当安排重点任务

重点任务是实现产业发展目标的具体方案,包括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打造,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分清先后,区分主次,讲究战略性。在海南文昌航天产业规划研究中,提出将具有优势和潜力的航天主题旅游业作为优先发展任务,将当前基础较差但远期可以培养的航天发射服务业作为配套发展方向,这既是对是总体发展思路的进一步落实,又能保障发展目标的实现。

1.优先发展航天主题旅游业。以航天体验式旅游、海天一体精品旅游为重点,通过高起点规划、高品位建设,积极学习国内外发展经验,深入挖掘航天主题旅游概念,力争将文昌打造成“中国唯一、国际一流”“充满航天科技文化和海岛特色”的旅游胜地。

2.积极发展航天教育文化产业。充分借鉴国内外经验,发展航天教育产业,软件、动漫等创意产业,航天会展博览等文化产业,努力打造国内具有影响力的航天教育文化产业基地。

3.主导发展卫星科技服务业。瞄准国家重要战略部署和产业发展重点,选择市场前景广阔的领域,重点发展卫星导航定位应用服务业、卫星遥感应用服务业和卫星通信广播应用服务业,推动应用卫星从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转变;建立比较完善的卫星应用产业体系,促进卫星应用综合业务的发展,实现卫星通信、卫星导航与遥感等科技在“智慧城市”“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以及服务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中的应用,最终形成卫星通信广播和卫星导航规模化发展、卫星遥感业务化服务的产业局面。

4.大力发展航天育种产业。依托海南省作为“我国最大的南繁育种基地”的基础和优势,做大做强现代化航天农业的新品牌,把海南建设成为集航天农业育种、航天农业观光于一体的、服务全国的航天育种基地和农业观光基地。依托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海南)基地和东郊生命科学城的科技基础和产业基础以及对航天医学和科技成果民用产业化的吸纳能力,积极开展医药领域航天实验,构建航天医药产业链。

5.配套发展航天发射服务业。以发射服务业和火箭运载服务业为重点,立足于国家卫星发射基地的职能,在承担发射任务基础上,配套发展航天研发、航天物流、航天数据、航天员训练等产业,形成以航天发射为核心,航天运输业为支撑,关联性、支撑性、延伸性产业相协调的航天服务集群,拉长航天经济产业链条,把海南建成以航天技术为先导,融战略价值和辐射作用于一体,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射服务基地。

6.战略培育其它相关产业。随着航天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探索航天技术在新材料、新能源、高技术加工制造等领域的应用,战略培育航天相关产业。

五、分解任务谋划项目,明确发展的抓手和支撑

产业发展最终要落实到项目上,重大项目是产业发展任务实施的抓手和支撑。基于重点任务,谋划重大项目是产业发展规划编制的难点。海南文昌航天产业规划谋划了产业项目与基础设施类项目,实体类项目与非实体类项目,努力做到综合全面,且重点突出。

1.航天发射基地配套建设项目。结合文昌城市空间布局,优化空间结构,完善配套设施建设。

2.航天体验教育基地项目。重点建设国际航天大学,为“一带一路”建设及沿线国家、东盟国家航天产业发展提供高端人才。规划建设大型太空体验舱,定期举办“航天冬令营”活动,将海南省打造成为全国青少年太空体验与科普教育基地。规划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海南航天博物馆,为各种政治、文化、纪念活动提供理想的举办地。积极承办国内外航天成就展等大型国际航天展览,扩大知名度。

3.航天旅游配套产品开发项目。利用航天发射中心和航天主题公园的资源优势,设立游客参观中心和体验项目,提供太空特色旅游套餐。开发建设配套商业主题酒店、休闲馆、步行街等,将其打造成集购物、休闲、娱乐、科普为一体的世界级航天主题公园,贯彻“航天文化”,发展航天产业相关旅游产品。将航天文化深入到食住行游购娱的各个方面。

4.卫星综合应用典型示范工程。规划建设一批“智慧社区”,将航天技术应用到社区各个角落,并且在全国形成“海南模式”示范效应。积极争取全国智慧旅游示范工程试点落户海南,依托全新商业模式,集合旅行社、商贸公司、交通管理部门等多方面的信息资源,建立旅游信息服务平台,开发相关终端设备。

5.地理信息和软件创意产业园。规划建设地理信息产业园,大力发展地理信息文化创意产业,争创国际一流水平。

6.航天高技术农业博览园项目。在现有航天育种育苗基地、科技研发中心基础上,建设航天高技术农业博览园,集中展示我国开展花卉、蔬菜等植物太空育种以来取得的成果和主要的太空植物品种,满足游客观光需求。定期举办太空植物博览会。与国内知名航天育种研究单位进行研究合作,加快培育航天育种新品种,带动农户购买种苗、培育新品种,推动海南文昌航天产业发展,研究航天育种种植,把文昌建设成为集科研、生产、销售、成果转化及休闲观光为一体的服务全国的航天育种基地。

7.卫星海洋渔业示范项目。积极争取作为全国海洋渔业试点,利用卫星开发新型卫星渔业应用终端设备并实现规模化应用,建立全国渔业主管部门和海上作业渔船之间有效的沟通与信息交互手段。

8.国际(南海)海上搜救中心项目。依托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卫星通信等关键技术,开发海上搜救指挥系统,建立国际(南海)海上搜救中心,重点提高我国在南海区域海上搜救水平。

9.航天科技民用化孵化器项目。由海南省政府牵头,联合大型航天科技企业,成立航天科技转化平台,着力推动卫星应用、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领域的航天产业化。

10.国际航天交流合作中心项目。规划建设国际航天交流合作中心,承担航天科技信息发布和国际航天项目合作平台双重任务,汇集和发布航天项目信息、企业需求信息等,重点为我国及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投资者提供航天技术最新动态和适宜项目,建立航天技术民用化的信息渠道。

六、合理确定空间布局,实现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产业空间布局需综合考虑区域现状,从区域特有的比较优势出发,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因地制宜,对产业、人口、基础设施等重大布局作出合理安排,制定产业用地基本方案,将用地划分为不同类型的功能区,如产业功能区、配套服务功能区、生态功能区、预留区等。根据不同功能区的特点,提出各功能区的发展导向、建设规模及空间范围与管制要求。产业空间布局,要结合交通条件(包括港口、铁路、公路、机场等)、投资强度、产出强度和周边地区的产业布局合理确定。比如发展大型飞机制造业,必须分析是否临近港口、是否有大件运输通道、是否有试飞空域,否则其他条件再优越,也不能布局于此。要考虑缩短物流路线,减少物流成本,要考虑资源共享,考虑公用工程配套设施的集中建设以及产业的规模化发展。要考虑规划地点的环境容量,也要考虑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可能的环境污染情况。产业发展规划是对重要区域的战略规划和布局引导,必须有效整合提升已有的各类园区和载体,将其发展为适宜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集聚的平台。发展空间布局要推动现有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现有的一些分散布置的企业,可以借产业园区大发展的时机实现升级和集中发展,迈上新台阶。

以海南文昌国际航天城起步区的产业布局进行举例。文昌借鉴新加坡纬壹科技城从大尺度单一功能集中的产业园,到围绕中央公园布局、功能复合的小尺度产城单元的历程,以及雄安新区的规划和发展经验,结合文昌规划用地实际情况,明确了“生态韧性、窄路密网、数字孪生城市、复合空间”四大规划理念,形成“一核两轴、四基地一中心”的空间规划结构,即以东西向的绿色廊道为航天产业发展轴,串联“四基地一中心”的产业空间载体,以南北向的滨湾路为城市功能发展轴,联系规划区与文城老城、清澜新城,如图1。

图1 海南文昌国际航天城产业布局规划图

七、制定多方面针对性措施,规划内容有效落实

措施是实现规划目标的重要保障,要从政策制度、资源要素等方面综合考虑,有针对性地提出,避免空话套话。海南文昌航天产业规划从组织、模式、招商、基础设施、资金、人才、政策等关键方面有针对性提出了保障措施。

1.建立统筹协调管理机制。成立省级航天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多部门核心资源,建立航天产业协调机制。编制航天产业相关规划和实施方案,建立统一指挥棒,优化产业发展政策和环境。

2.创新产业发展运营模式。采用不同领域分类指导的运行机制,对于具有战略性或关系国家安全的领域,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对于市场化程度高的重点发展领域,鼓励社会资本介入,政府通过多种方式给予政策、资金扶持。

3.推行产业项目精准招商。根据海南产业优势积极争取国家层面的项目,通过大项目的带动,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产业基地,形成产业链招商和以商招商的精准化诉求。围绕航天旅游、航天科技服务等主要产业链实施精准招商。

4.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把涉及航天产业发展的重点基础设施项目以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列为重点项目进行推进。加强旅游接待能力建设,全面保障航天旅游服务质量。

5.拓展产业发展融资渠道。积极拓展融资渠道,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支持银行推广“供应链融资”等融资模式。鼓励企业投资航天科技相关产业,引导社会资金投资航天产业,不断扩大投入规模,提高产业发展后劲。

6.加快高端科技人才聚集。建立海南省航天产业专项人才开发目录,争取纳入国家重点领域人才目录,对人才开发目录实行分级管理。加大航天人才的培养力度及海南地方高校航天专业学科建设,实施民用航天紧缺人才工程,建设人才培养基地。

7.强化国内外交流与合作。依托“博鳌亚洲论坛”“国际旅游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及我国与东盟国家战略合作等国际交流平台,积极强化在航天领域研发、设计、制造等各环节的国际合作,在航天旅游、卫星科技应用等多方面寻找突破口,力争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市场份额。

8.优化产业发展政策环境。通过差别化税费优惠,投资补助,产业用地调控,资源环境准入等多方面政策有针对性地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八、结束语

产业发展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涉及到政策、环境、空间、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因素。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要客观分析自身发展条件,精准把握发展机遇,制定科学有效的战略目标,妥当合理安排重点任务及项目支撑,制定有针对性的保障措施,在保证科学合理、有针对性、可操作的同时,还需做到空间布局合理、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注:原文载自《中国工程咨询》2020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