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更加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十五五”时期中国工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围绕总量稳定增长、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和产业安全有效保障三个维度,实现十个方面的转变。
(一)实现工业总量在创新驱动、结构优势发挥和领先者整合下的稳定增长
一是加快从恢复型增长到创新型增长转变。“十四五”时期的工业增长遭遇新冠疫情等突发冲击,保障经济畅通运转和商品有序流通,加快工业生产有序恢复和实现稳定增长是“十四五”时期的重点任务。接下来,要切实转变工业发展思路,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数字智能革命引领工业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作为“十五五”时期工业发展的根本,推动人工智能、下一代通信技术、物联网、量子计算、生物技术等前沿科技的应用和产业化,以加速传统产业的数字智能化改造和数字产业发展来加快实现实数融合,推动工业节能减排、发展清洁能源、推进循环经济。
二是从总体普遍性增长向结构差异性增长转变。改革开放以来迅速释放的市场需求和人口红利,成就了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促进了基础设施的快速改善和国民收入的迅速增长。随着中国从“世界工厂”转向“全球创新中心”的目标演化,劳动力和资源成本上升、环境资源约束加剧,“十五五”时期工业发展的结构将进一步分化,不同产业的增长速度将开始出现差异。传统产业规模趋于达峰甚至可能下降,新兴产业快速崛起,电子信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增长迅速,数字经济尤其是数字产业化将为工业增长提供新的动力,也为中国工业创造新的发展空间。
三是从多主体竞争型增长向领先者整合型增长转变。在“数量型增长”阶段,由于技术、资本、人才门槛相对较低,大量企业快速涌入并以较低的成本和较高的灵活性参与市场竞争,形成了“低门槛行业繁荣”,但也带来了利润水平低、产能过剩、创新不足等“内卷化”问题。随着数字智能革命的深入,新兴产业表现出更高的进入门槛,高昂的研发成本和一次性设备投入、直接面对全球巨头的竞争迫切需要更具创新力和竞争力的领先企业带动整体行业发展。以领先者整合型增长模式集中资源,牵引带动专精特新等中小企业发展,以大中小企业融通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链升级,将成为未来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模式。此外,随着中国企业的成长和海外投资经验的积累,工业企业的海外发展也将由外需牵引型增长向投资外溢型增长转变,大量领先企业不仅注重产品出口,更通过绿地投资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开拓市场,实现从中国企业向全球企业的跃迁。
(二)推动工业在创新系统重构下的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一是加快宏观科技资源配置结构从重应用研究向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转变。“十五五”时期,要着力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的发展需要,强化前沿科学、前沿技术领域,前瞻性布局基础研究,包括战略性基础研究和自由探索性基础研究,特别是引导、支持和鼓励一批极具创新潜力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工业企业联合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开展基础研究。
二是推动研发投入动力从政府主导向工业企业主导转变。“十五五”时期,要着重强化工业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全方位提升工业企业配置科技资源的话语权和原始创新能力。一方面,大力支持工业领域科技领军企业发展壮大,扩大其在各类科技资源配置中的话语权,引导鼓励其牵头主导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前瞻性技术研究和基础研究。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工业企业研发经费配置从“试验开发”转向“应用研究”,推动工业企业从“重市场、轻创新”的增长模式转向“创新与市场并重”的高质量发展模式,在战略性必争领域全面形成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能力。
三是实现创新主体关系从主体连接向主体融通转变。“十五五”时期,要进一步强调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融合能力建设,支撑工业创新体系效能提升。着力推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由“单点式作战”转向“融通式作战”,优先推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动对接工业企业特别是领军企业的技术创新需求,强化各类创新要素围绕战略性产业领域的融通与共享。
四是促进创新活动从市场需求主导向响应国家战略与市场需求并重转变。“十五五”时期,要进一步强化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突破式创新体系建设。聚焦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粮食和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重点领域,引导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与之对接,推进战略性产业突破式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性基础研究前瞻性布局,优化新型举国体制及其实施机制,进一步把支持高端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企业、容错型创新文化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三)确保工业体系的发展型安全、精准安全和体系安全
一是从确保底线型安全向保障发展型安全转变。近年来,中国产业安全的重要目标是保障极端情况下的产业链正常运转和产业内循环,这种产业安全目标导向是中国和美国产业从合作走向竞争的必然。随着前沿技术和新兴产业竞争的加剧,谁能率先抢占新兴产业领先优势,谁就能获取竞争和安全主动权。“十五五”时期,在确保底线安全的同时,要保障自动驾驶、人工智能、下一代通信技术、新能源等关键产业领域的发展不落后,确保实现发展安全,构建在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的领先优势。
二是从泛在安全向精准安全转变。安全和效率是全球产业合作和竞争的两大根本逻辑,“十四五”时期,传统安全秩序遭到破坏,各国在安全导向战略下寻找安全与效率的再平衡,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泛在安全和过度安全。“十五五”时期,产业安全要更加注重效率,一方面在安全和效率的平衡上要增强效率因素,另一方面要提升产业安全治理体系效率,构建完善的产业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部门协同体系以及风险预警体系,实现高效率安全和精准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