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风采

“硬联通”畅通,“软联通”赋能:中咨智慧助力中老铁路、万万高速贯通未来
发布日期:2025-11-23 信息来源:青春中咨 访问次数: 字号:[ ]

近日,一张摄于老挝的随手拍,在中咨管理公司的微信群中泛起涟漪。照片由一位退休干部发来。她在老挝旅游,驶入万荣段时,只见道路平整、车流如织,沿线设施井然,一片繁荣景象。眼前这条路,正是中咨人曾倾注心血参与铸就的“一带一路”标杆工程——老挝万象至万荣高速公路(以下简称万万高速)。这张照片瞬间点燃了中咨人关于老挝的集体记忆。

已通车多年的中老铁路与万万高速,是由中国咨询智慧点亮的“黄金通道”。两条路,一群人,连接了过去、现在与未来,也见证了一座由智慧与汗水铸就的工程丰碑。

从前期可行性研究评估、规划论证、工程监理到后期运营评估,中咨公司依托多部门协同作战,为中老铁路与万万高速提供了全过程咨询服务:对外经济合作业务部在宏观战略与规划设计上精准研判,农村经济与地区业务部在民生保障与可持续发展上细致耕耘,中咨管理公司则坚守工程一线,攻坚克难。

他们的工作,不仅铸就了跨越山河的“硬联通”坦途,更融通了标准、民心与发展的“软联通”血脉,展现了中咨公司在跨域复杂工程中的综合技术实力与责任担当,书写了“一带一路”促进区域繁荣与民生发展的动人篇章。

老挝政府为表彰中咨公司在中老铁路、万万高速建设中所作贡献授予公司荣誉证书

中老铁路

智慧铺就“黄金通道”

今年是中老铁路通车五周年。作为首条全线采用中国标准、中外合作建设运营并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连通的国际铁路,中老铁路不仅是“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性工程,更成为连接中老两国的友谊之路、发展之路。而点燃这条钢铁巨龙引擎的,是中国咨询企业迸发的智慧火花与坚实担当。

中老铁路地处地质复杂、生态敏感区域,面临技术标准对接与属地化适配等挑战。中咨公司依托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在项目谋划阶段即深度介入,开展多维度可行性研究与风险研判。

中咨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苟护生深入中老铁路建设现场调研

对外经济合作业务部作为项目“先行者”,在2010年至2016年全线开工前的关键时期,承担了规划论证、可行性研究评估、专题研究等核心咨询任务。中咨公司专家学术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时任对外经济合作业务部副主任朴爱华是这一过程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她与团队在公司领导的直接指导下,对中老铁路运量预测、时速选择、财务测算、合作模式、风险分析等关键问题开展深入论证。在前期咨询过程中,团队创新性地对中老铁路建成后将对我国与中南半岛的交流方式、交流频次、交流质量带来质的飞跃和历史性变革进行了精准研判,为项目的决策咨询提供了重要支撑。

“当时最棘手的就是经济和融资问题,”朴爱华回忆道,“如果只算铁路本身的账,压力会很大。所以我们花了大量精力研究和测算,分析中老铁路的外部效益并进行合理转化,例如通过综合开发来补上这块,让整个项目在经济上能转起来。这套思路后来成了项目推进的关键支撑。”这一创新模式不仅成功破解了项目经济可行性的核心难题,也为后续中老铁路的顺利实施与可持续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2年8月,中咨公司专家团队参加中老铁路建设项目领导小组联席会议

与此同时,农村经济与地区业务部肩负起援老挝中老铁路搬迁安居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任务。咨询团队深入老挝各地开展实地调研,创新提出在各安置点修建大、中、小三种户型安置房,并配备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方案不仅包含村办公室、幼儿园、卫生所等公共建筑,还统筹考虑村内道路、供电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既尊重老挝国情特点,又巧妙融入中国扶贫经验智慧。这份立足当地、着眼民生的咨询报告,最终得到中老双方的高度认可,为沿线群众安居乐业提供路径指引。

2019年6月,中咨公司专家组考察新安置点

作为项目监理核心力量,中咨管理公司自2016年中老铁路项目开工以来,便深度参与建设,承担的监理服务涵盖18座隧道、25座桥梁、26座涵洞、10.2公里路基,以及6座新建车站。中咨管理公司不仅承担建设工程监理服务,还配套提供前期调研、风险评估支持,并深度参与援老挝中老铁路搬迁安居村项目,为工程全方位落地保驾护航。

中咨管理公司组建了跨国专家团队,深入老挝多地开展实地调研,完成多维度可行性研究与风险评估。针对老挝地质条件复杂等现实情况,团队进一步创新提出适配本土需求的技术方案,在技术路线选择上兼顾国际标准与老挝实际,优化线路走向以避开生态保护区与地质灾害高发区,同时提前对接老挝相关部门,推动中国标准与老挝技术规范的兼容衔接,为项目顺利推进扫清障碍。

中咨管理公司监理团队在中老铁路项目上

项目开工后,中咨管理公司铁路事业部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庞乃军带领团队火速进驻。面对雨季施工挑战,他们制定专项方案,实现所有隧道安全进洞;2018年遭遇百年特大洪水,团队日夜坚守,确保工程安全质量;2019年隧道不良地质集中爆发,他们靶向研发控制方案,成功化解危机;疫情期间,庞乃军毅然返岗,制定科学防控方案,实现团队“零感染”、施工“不停步”。五年来,他们以“零安全质量事故”的硬核成绩,让“中咨”品牌在跨境基建市场熠熠生辉。

2021年12月3日,中老铁路正式开通运营。当首趟列车鸣笛驶过湄公河特大桥,穿梭于昔日的原始森林之间,五年的艰辛付出终于化为此刻的荣光。庞乃军站在新建的车站中,目送列车驶过,眼含欣慰地说道:“这段路,是我们一寸一寸盯出来的,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长大成才。看着列车开过去,五年来的所有辛苦,一下子都觉得值了。”

中咨管理公司中老铁路项目部代表应邀出席通车庆典仪式


中老铁路通车后,老挝正式迈入“铁路时代”,而中咨公司的服务仍在延续。对外经济合作业务部等相关部门持续开展沿线综合开发方案研究、项目后评价等相关工作,为线路运营优化和沿线产业开发提供决策支持,确保工程综合效益持续释放。

如今,万象至昆明旅行时间从30小时压缩至10小时内,客货运输量超额完成,物流成本大幅降低,既带动老挝农产品、矿产资源外销,也加速中国与东盟贸易往来。沿线旅游、物流产业集聚,琅勃拉邦智慧城市特区等区域借势崛起,这条“黄金通道”不仅激活了区域经济动能,更成为中老两国友谊长青、互利共赢的生动见证。

万万高速

专业赋能“发展动脉”

“万万高速通车那天,老挝民众载歌载舞,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让我们所有建设者都热泪盈眶。”提及2020年12月20日的通车典礼,中咨管理公司能源(海外)事业部项目总监刘学明依然心潮澎湃。作为老挝首条高速公路,万象至万荣段高速的建成,标志着这个内陆国家正式迈入现代化交通新时代。在这条穿行于群山之间的“发展动脉”背后,是中咨公司以全过程专业服务,为工程品质与长效运营注入的强劲动能。


万万高速上的监理团队

面对老挝复杂的施工环境,中咨团队在项目前期开展了多维度可行性研究与风险评估。团队创新提出兼顾国际标准与老挝实际的技术方案,在线路选择上巧妙避开生态敏感区与地质灾害点,并推动中老技术标准有机融合。老挝政府相关部门对此高度评价:“中咨团队的方案既专业又务实,充分考虑了我们的实际情况。”

在109.1公里的战线上,中咨管理公司监理团队创新推行“首件验收制+内部培训制+考核淘汰制”管理模式。通过首件工程验收,及时纠正施工偏差;对T梁架桥机安全隐患等严重问题,果断下达暂停令,筑牢安全防线。


中咨管理公司工作人员在万万高速隧道施工现场艰苦作业


如今,万万高速的辐射效应持续显现:万象至万荣通行时间从4小时缩短至1.5小时,物流成本降低30%;万荣年接待游客量增长超25%,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沿线农业产业加速集聚,百姓收入稳步提升。这条高速公路不仅重塑了老挝的交通格局,更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动脉”。

从蓝图到通途,这条蜿蜒在群山之间的发展之路、友谊之路,正载着老挝人民的希望与梦想,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薪火相传

标杆工程锻造人才

专业精神接续奋斗

中老铁路与万万高速的建成,不仅为中南半岛留下了两条坚实的交通动脉,更锤炼出一支精通国际规则、善于攻坚克难的全过程咨询人才队伍。这些在重大跨境项目中成长起来的业务骨干,如今已在国内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中担当重任。他们把在海外历练中积累的规划论证实践、工程管理智慧、跨文化协同经验和本土化适配能力,凝练为标准化的流程与专业技术方案,实现了从“建好一个项目”到“带出一支队伍”的跨越。

两大项目所沉淀的跨境管理、复杂地质应对和属地化运营等核心经验,被系统梳理成一套完整的技术手册与管理规范。这既是中咨公司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实战教材”,也成为公司承接国内外重大项目的技术基石,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合作和我国交通建设迈向纵深,筑牢了人才与技术的双重根基。

在输出中国技术标准与管理模式的同时,中咨公司更致力于推动所在国技术能力的实质提升。通过系统性的知识传递与技能培训,公司将先进工程理念深植于当地土壤。在万万高速建设中,总监刘学明带领团队深入一线,手把手培训老挝员工掌握路基注浆等核心技术,真正实现了“建设一条路,培养一批人”,为当地埋下了可持续发展的种子。


从中老铁路到万万高速,中咨公司用专业实力与敬业精神助力当地实现了“硬联通”与“软联通”的深度融合。展望未来,公司将继续发挥全过程咨询的专业优势,将标杆项目积累的技术标准、管理经验和人才团队,系统运用于更多海外基建合作,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续写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