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建议

谢明华 丁丹 | 当前全球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走向及对策
发布日期:2021-07-12 作者:谢明华 丁丹 信息来源:中咨智库 访问次数: 字号:[ ]

近年来,为应对全球疫情蔓延对经济产生的持续性影响,各国普遍实施了宽松的货币政策。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全球经济逐渐复苏,一些主要经济体陆续开始收紧货币政策。近期,美联储议息会议将加息预期时间从2024年提前到2023年,释放了提前结束宽松货币政策的信号。应警惕主要经济体调整货币政策导向可能引发的国际金融市场波动、新兴经济体债务危机、人民币贬值等对我国造成的冲击。

一、通胀预期、经济复苏、资产泡沫是本次美联储释放加息信号的三大动因

01 美联储加息预期引发全球广泛关注

2021年6月17日,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发表声明,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0-0.25%之间,虽然维持基准利率不变,但将超额准备金利率从0.1%上调至0.15%,隔夜逆回购利率从0.00%上调至0.05%,并大幅度调高了今年的通胀预期,认为今年整体通胀率将达到3.4%,而此前预期的通胀率为2.4%。13名美联储官员预计2023年年底前将加息,3月份时预计加息的仅有7人。根据美联储的基准利率点阵图显示,到2023年底前可能会加息两次,美联储发布声明后,当周美股和大宗商品均出现不同幅度的下跌,其中黄金等贵金属的跌幅尤大,波及国内A股,但短期市场情绪较快得到恢复。

02 美联储释放加息信号背后有三方面动因

一是通胀远超预期。今年以来,美国通胀压力开始明显抬升,多项物价指标攀升至历史高位,通胀指标3月份为2.6%、4月份为4.2%、5月份上升至5.0%,较上次议息会议提高2.4个百分点,形成次贷危机以来的次高峰(最高值5.6%)。货币政策的目标也将转向关注通货膨胀,货币政策收紧和减少发债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二是美国经济逐渐恢复。2020年疫情下美联储的货币宽松政策是临时性特殊救市措施,当前,美国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宏观经济和就业的复苏正加快发展。今年第一季度,美国经济增速为6.4%,反弹速度快于预期。3月份据高盛预计,今年的失业率可能会下降到接近疫情大流行之前的水平。三是资产泡沫化形势严峻。宽松的货币环境推动主要金融及大宗商品市场呈现普涨态势,美股三大股指屡创新高,其中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较疫情大流行之前的峰值上涨70%。美WTI原油价格逼近77美元/桶,较2020年4月17.11美元/桶上涨350%。5月份,联合国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同比上涨39.7%,创下2011年9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资产价格上涨明显快于实体经济复苏,已产生泡沫,存在隐忧和风险。

03 美联储真正开启加息周期仍有较长的路要走

长期以来,美联储货币政策目标锚定通胀与就业,2019年根据国会授权,增加保持适度的长期利率新目标。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对冲金融风险、保持债券市场平稳、缓解政府债务压力等也成为货币政策重要目标,美联储政策方向受美国政府的影响越来越大。故而,即便当前美联储释放了加息信号,但要真正开启加息周期仍有较长的路要走。首先,美联储对形势判断仍十分谨慎。美联储声明明确表示经济前景面临的风险犹在,要致力于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期使用全部工具来支持美国经济。其次,前几轮货币政策紧缩对美国经济打击很大,甚至是陷入衰退,因此美联储对紧缩货币政策持十分谨慎态度。最后,美联储将大概率配合拜登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拜登上台以来,在应对疫情冲击、刺激经济复苏中,不断加大政府干预力度。庞大的干预政策很多需要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支持,包括1.9万亿美元的美国拯救计划、2万亿美元的国家基础建设投资计划、1.8万亿美元的社会福利支出计划。美国2022财年预算和财政赤字预算均远高于2019财年水平。为配合拜登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美联储在货币政策上秉持“边走边看”的态度。

二、新兴经济体及部分发达国家开始加息但全球货币政策走向仍有分歧

01 巴西、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率先加息

由于新兴经济体往往有大量以美元等主要储备货币计价的债务,它们更关注相对通胀预期引发的汇率和资本流动性波动,因此,新兴经济体比一些发达市场反应更快,率先实施了加息。今年3月以来,巴西、俄罗斯、土耳其等国先后收紧了货币政策。土耳其央行于3月18日宣布加息200个基点至19%,远超市场预期。6月初俄罗斯央行年内第三次加息,将基准利率上调了0.5个百分点至5.5%,并表示未来几个月可能还会有更多的加息举措。6月16日,巴西央行宣布加息,上调基准利率75个基点至4.25%,这也是巴西央行今年第三次加息。

02 美联储提出加息预期后部分国家相应收紧货币政策

6月17日,日本央行前执行董事公开表示,日本央行可能会将短期利率提高到0-0.5%左右,这个表态跟美联储基本一致。6月29日,日本央行宣布将购买季度债券来替代之前的月度债券,并分3个阶段下调7月份日本国债购买频率,进一步释放加息信号。6月22日,为了应对经济快速复苏之际不断上升的物价压力,匈牙利央行将基准利率上调30个基点至0.9%。6月24日,墨西哥央行出人意料地将基准利率上调了25个百分点至4.25%,以应对政策制定者此前称之为“暂时性”的通胀飙升,反映出墨西哥央行对于通胀前景的担忧。韩国中央银行也表示计划收紧货币政策以抑制可能出现的资产泡沫,尤其是房地产泡沫。挪威央行表示将在9月加息,捷克共和国预计也将很快加息。

03 欧洲、印度央行目前仍表示保持宽松货币政策

欧洲央行为避免货币刺激政策提前退出会打乱经济复苏势头,从而选择忽略通胀水平短期上行。欧洲中央银行在6月10日宣布仍决定维持当前的超宽松货币政策。据有关数据显示,欧元区5月通胀率为2.0%,欧洲央行计划在第三季度继续保持高于第一季度水平的购债规模。近几个月欧元区通胀率有所上升,主要是由于低基数效应及能源价格上涨等因素引起,预计通胀水平将在今年下半年进一步上升。6月4日,印度央行在货币政策会议上宣布将基准回购利率维持在4%的低水平不变,这是印度央行连续第六次会议将借贷成本维持在创纪录低点。6月12日,印度央行宣布将持续向国内市场注入流动性,加大购买政府债券的规模,以推动国内经济发展。

三、我国需关注并应对全球货币政策调整引发的风险

01 防范国际热钱快进快出造成国内市场波动

在全球货币宽松背景下,主要发达国家实行量化宽松政策,低成本的资金导致大量短期外资进入我国中长期市场炒短线,热钱的快进快出极易引起金融资产价格大幅波动。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长期存在一定规模的误差和遗漏项,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存在较大规模的资金外流,主要途径包括“地下钱庄”、以服务和技术贸易为掩护的资金支付、虚增海外并购资产、跨境融通安排等。应全面梳理可能资本外流的通道,做好对证券通、债券通、沪港通、深港通等渠道的金融监管,防范资金的大规模跨境流动。

02 关注新兴经济体债务危机对我国家权益产生的影响

IMF表示,持续的疫情会给金融市场带来新的压力,可能会使那些已经拥有巨额经常账户赤字、高额外币债务、或储备不足的国家陷入危机。尤其是对于容易发生资本突然外流的新兴经济体,疫情增加了这些国家发生外部债务危机的风险。目前,非洲很多国家都出现了还款难现象,仅有加纳、科特迪瓦和博茨瓦纳三个国家尚未达到融资上限。若新兴经济体大量陷入债务危机,难以按期偿还贷款,将损害我债权人利益。建议有关机构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降低贷款利率并延长还款期限,给予“一带一路”国家和重债穷国更低的利率和更长的还款期限,以减轻受援国还款负担。

03 未雨绸缪积极应对全球货币政策收紧趋势

尽管全球加息潮尚未到来,但各国放缓购债速度和削减购债规模已经悄然开启,在全球货币政策转向的背景下,应提前做好应对安排,防范突发风险。一方面,应采取积极行动维护汇率稳定。我国进口企业应做好充分应对准备,在结算、进货等方面打好“组合拳”,尽量避免美元汇率上升带来的损失。进一步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增强金融市场的活力和韧性,构建具有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另一方面,给予实体经济更多支持,稳定经济发展。注重增强投资者持续经营信心,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把资金用到实体经济。保持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助于促使我国更好地应对全球加息带来的负面影响。

(纸质版见《中国投资》7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