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祖国行

“大美祖国行”征文选登(三十二)——华山长歌
发布日期:2025-04-01 作者:国防业务部 丁禹鑫 信息来源: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访问次数: 字号:[ ]

大年初四的凌晨四点,我和父亲裹着租来的军大衣,在华山脚下仰望夜空。北斗七星悬在山巅,像一把银勺要舀起沉睡的秦岭。我们排队等待上山的缆车,一位银发老者用关中方言感叹:“往年上北峰得走千尺幢,如今索道一眨眼嘛!”

1.png

缆车腾空而起的瞬间,父亲望向了窗外。三十年前他背着馒头夜爬华山时,绝对想不到今天能坐着全景玻璃舱飞跃这绝壁。月光在花岗岩山体上流淌,苍龙岭的背脊如墨玉般发亮,我望见了山下那些举着手电筒的徒步登山者,像一串萤火虫在悬崖间蜿蜒。

2.png

东峰观日台已聚集了百余人。香港来的摄影团支起三脚架,上海阿姨们轮流披着红围巾拍照,几个金发青年举着印有“勇闯天涯”的啤酒罐摆着造型。当第一缕晨光刺破云海,人群中爆发出一阵阵各色方言交织着的赞叹。父亲突然指向南峰:“瞧见鹞子翻身那块碑了吗?当年你爷爷参加三线建设,就是在那里测绘出第一条登山索道的图纸。”

3.png

下棋亭的飞檐挑着朝阳,长空栈道的锁链上新旧铁锁层层相叠。穿橙色工装的清洁工正在收拾垃圾,他腰间别着的对讲机突然响起:“三号平台有游客低血糖。”不过十分钟,无人机就吊着葡萄糖精准降落在指定位置,引来游客们的阵阵惊叹。

在西峰青龙背,我遇见正给外国游客讲解的志愿者。她指着沉香劈山处的斧痕,用流利英语讲述宝莲灯传说,转而又切换成日语向来自关西的旅行团介绍摩崖石刻,她胸前的党徽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中午在镇岳宫旁的智慧餐厅,电子屏显示今日已接待892人。扫码下单的酸汤水饺热气腾腾,墙壁投影着华山全景AR导览图。穿道袍的年轻道长调试着直播设备,身后“紫气东来”的匾额与液晶屏上的弹幕相映成趣。忽然钟磬齐鸣,原来无人机群正载着新春的祈福掠过玉女峰。

下山途经五龙桥,见几位护林员手持金属探测仪巡山。队长老杨是华山第三代守林人,他爷爷曾用猎枪驱赶盗伐者,父亲用胶卷相机记录珍稀植物,如今他手机里的“智慧华山”APP能实时监测整片林区。“去年发现的秦岭冷杉幼苗,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实现了最佳保护方案。”满脸的冰晶丝毫掩盖不住他心中的骄傲。

4.png

暮色降临时,我们乘西峰索道下山。车厢在冬日暖阳的照耀下像一颗颗火晶柿子挂在树枝上,远处连霍高速的车流织成金色飘带,郑西高铁的银龙正穿过渭河平原。父亲忽然轻声说:“你爷爷参与设计的第一代索道,运力每小时300人,现在这条每小时能运1500人。”玻璃映出我们的影子,与三十年前黑白照片里穿着工装的青年工程师重叠。

山脚下,大屏幕正播放华山国际登山节的宣传片。华阴老腔混搭电子乐的背景声中,各国登山服汇成七彩河流。卖登山杖的老汉笑着展示手机:“你看,这抖音号有八千粉丝嘞!”他身后的物流机器人驮着包裹,正沿着青石板路平稳驶向驿站。

回望暮色中的华山,万仞绝壁宛如巨幅水墨,南天门隐约传来晚课的钟声。在苍松翠柏之间,我们不禁感叹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高速铁路、登山索道、遥感卫星、无人机,这些曾经看似遥远的东西正逐步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而这座见证了“智取华山”枪声与改革开放号角的山岳,此刻正将千年古道与5G信号编织成新的传说。山风拂过玉泉院的许愿树,那些写着“国泰民安”“乡村振兴”的红绸带,在星空下轻轻摇曳,如同时代脉搏跳动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