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咨视界

北疆先锋“德治”引领社会综合治理
发布日期:2018-02-26 作者:孙娟 党群 信息来源:青春中咨 访问次数: 字号:[ ]

  2016年9月,我们在对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进行专题调研的过程中发现,旗委政府于2015年3月提出并组织实施的“德善草原、大美前旗”社会治理工程以及“德治、自治、共治、法治”的“四治”模式,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促进了边疆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特别是把“德治”作为治本工程,促进了群众特别是农牧民思想观念的大转变、文明习惯的大改善和素质技能的大提升,为建设环境美、风尚美、人文美、秩序美、致富美的“大美前旗”提供了思想保证和良好氛围。

  主要内容:一是思想素质提升教育工程。鄂托克前旗创新实施“智慧党建”工程,用“互联网+”思维推动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联动发展。他们建成覆盖至嘎查村的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居住分散、相距较远的基层党组织和农牧民党员实现了同步参与党的活动、同步接受学习教育,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一线通”。在近期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鄂托克前旗为农牧民党员发放“两学一做”一包通,配发党章党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读本、学习播放器等,特别是学习播放器录入学习资料、革命歌曲、生产知识等丰富内容,使文化程度较低、行动不方便的农村牧区党员也能随时收听学习。他们还注重运用境内的延安民族学院城川纪念馆、三段地工委革命遗址等红色资源,开展烛光下的党课、遗址前的宣誓等红色教育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党员的思想素质普遍提升,基层党员成为党的理论和政策的宣讲员,增进了广大农牧民对党的理解和认同。

  二是文明素质提升创建工程。鄂托克前旗大力开展“乡风文明大行动”,组织嘎查村级干部和农牧民开展公路沿线、家里家外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绘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风尚等文化墙和宣传牌,“德善草原、大美前旗”的宣传标语随处可见,“地上种了菜,就不易长草;心中有了善,就不易生恶”之类通俗易懂的道理走上文化墙,潜移默化影响民众认知。完善村规民约,评选美丽庭院、“北京艾勒”,选树好婆婆、好媳妇,举办“睦邻”文化节,引导农牧民遵德守礼、文明互助。开展“厚德、惠民、和谐”社区建设,开设道德讲堂、明德学堂,建设国学长廊、廉政文化长廊,成立道德评议小组,设立善行义举“四德”榜,开展“最美”系列评选,注重家庭建设,推选优秀家风家训,形成以文养德、以评立德、以规促德的德治体系,使文明向善蔚然成风。

  三是文化素质提升固本工程。鄂托克前旗积极打造“书香鄂前旗”,开展惠民书展,推行全民阅读,在社区活动中心、嘎查村活动室、农村牧区党员中心户等设立科普书屋,及时补充经典名著、种养殖技术、身心健康等书籍,开展“同读一本书”读书交流活动,党员进牧区、社区进行科普公益宣传,举办图书下乡活动、农牧民科学素质专题培训等,形成了崇尚知识、尊重科学、追求进步的社会取向。同时,支持发展民族文化,组织开展那达慕大会、祭灶、赛马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依托鄂托克前旗民族职业中学等加强民族工艺培训和民俗文化传承,促进了多元文化交流和融合,巩固了民族团结和稳定。

  四是生产技能提升培训工程。聚焦脱贫致富、产业调整和经济发展,开展农业知识授课、创业就业培训,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帮带,组织农牧民代表出外参观见学,组织妇女学习蒙族传统刺绣等手工艺,帮助农牧民拓宽致富门路、实现个体价值。鄂托克前旗“智慧党建”网络平台上,最近有个《跟韦林花学刺绣》的视频教程很火。通过这种网络生产技能培训,包括敖特在内的很多刺绣爱好者加入了韦林花创办的维丽青刺绣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公司+农户+网络”的模式,把订单发放到合格熟练绣娘手中,统一加工、销售,既满足了不断增加的客户需求,带动了民生发展,又改变了妇女的观念和生存空间,传承了民族艺术魁宝。

  五是管理素质提升惠民工程。2015年以来,鄂托克前旗结合嘎查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创新完善了以“网格党小组+网格管理服务团队”为基本架构的社会治理模式。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编制完善“职业规范”和“行业守则”;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之外设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变“两委”为“三委”;推行嘎查村重大事务民主决策“532”工作法、“七步议事法”,玛拉迪嘎查大水利社区还建立“七人议事小组”,推举七名德高望重的村民代表进行集体议事,较好地平衡了各方利益关切,维护了和谐稳定,促进了民主自治,带动了当地发展;在全旗84个嘎查村(社区)建立401个网格,配备466名网格员,整合驻(包)村干部、村(居)委会干部、辖区民警、专职网格员等力量,建立网格管理服务团队,充当惠民便民服务员、社情民意调研员、文明和谐协管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政策法律宣讲员、社会治安巡防员,团队成员定点联系群众,随时随地听取民众诉求、解决燃眉之急、化解纠纷矛盾、传播政策法规,一般每月对服务对象进行1次普遍走访,摸清实况,掌握民情,心贴心开展专业化服务。一年多的实践证明,这种管理模式提升了管理效能,拉近了干群关系,把温暖和实惠送到了群众手上,使服务他人、贡献社会成为积极的社会取向。

  六是法律意识提升普及工程。鄂托克前旗通过建设法律图书角、打造法治文化长廊、开设法律讲堂和草原巡回法庭、开辟法律宣传栏、法制宣讲团走进牧区、法制书籍走进农家书屋、广播电视和远程教育普法等手段,推动法治宣传向纵深延伸,提高群众法治意识,培养守法习惯,强化用法观念,维护法纪权威,做崇德尚法、令行禁止的守法公民。  

    鄂托克前旗先后被评为国家卫生旗、全国科普示范旗和内蒙古自治区园林旗、文明旗,获得“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荣膺“首批全国社会治理创新优秀地区”称号。以“德治”为基础的“四治”工程在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表现在:一是有利于成风化人,营造崇德向善氛围,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德善文化”涵养了淳朴民风,使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进一步浓厚,广大群众的道德素质显著提升,精神面貌大为改观,追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成为发展的主旋律,追求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足“双富有”成为群众的普遍追求。2015年以来,鄂托克前旗共评出各类文明户460户、各类先进56人,1人入选中国好人榜,1户农牧民被评为全国文明家庭,1个嘎查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在调研过程中,城川镇黄海子村农牧民兼网格员陈占智感慨地说:“以前呀,大家光想着自己挣钱、发财致富,集体事情不想理,一丁点利益也不让,现在不一样了,自己富了还想着集体经济要壮大,想着邻里要和谐、家乡要漂亮,真是精神多了。”

  二是有利于凝心聚力,改善基层综合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通过搭建旗、镇、村、社“四级联动”网格化治理平台,实行以“德治”为首的“四治”工程,健全完善了村(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自治体系,形成紧密联系、利益相关的聚合体,调动了人的主体能动性,延伸和巩固了基层政权,使嘎查村、社区成为社会治理的稳定器、化解矛盾的减震器和社会和谐的演奏器。以文化人的治理模式提升群众的审美能力,“天蓝、地绿、水清、整洁、文明”形成共识,广大牧民积极争创“北京艾勒”、“美丽庭院”、“闩整人家”,城区招商引资与生态建设和谐共进。以德治旗的柔性调控唤醒民众心灵深处的道德驱动力,影响社会成员的价值选择和判断,使见贤思齐、学习先进成为精神自觉,推动社会健康发展。

  三是有利于扬善抑恶,增强民众法治观念,实现德治法治有机统一。鄂托克前旗地广人稀,总面积1.218万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7.8万,蒙古族人口占比29.9%,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61人。通过以“德治”为首的“四治”工程牵引,广大农牧民的是非善恶标准进一步明确,道德自律促进法纪自觉,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逐渐形成。旗内社会秩序较为和谐稳定,受理群众来信来访人次、批次呈下降趋势,没有发生危害地区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政治事件,没有发生大规模群体性事件,没有发生社会反响强烈的恶性刑事案件,没有发生群死群伤的安全事件和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各民族之间以道德教化为共同思想基础的民族团结统一局面进一步巩固。

  四是有利于以德服众,转变干部工作作风,提升服务群众水平。“德治”工程的实施离不开各级干部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鄂托克前旗致力打造“五好三提升”型基层党组织,督导党员和干部下沉到一线,把“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好,把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好,把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好,把村集体经济发展好,把乡风文明推进好,广大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和公仆意识不断增强,为群众多办事、办好事、办实事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修身不严、懒政怠政、为官不为的现象呈下降趋势。2015年,在旗党委统一组织的对干部工作作风、为民办事、团结协作、廉洁自律等情况的民主测评中,群众满意率超过98%。

  五是有利于崇信重义,规范民众经济行为,促进经济发展进步。昂素镇昂素嘎查牧民孟克巴雅尔秉持“做人有礼、做事有理”的家风,勤劳致富,思维开阔,承包经营草牧场4480亩,饲养牲畜388头只,自建平层别墅130平米、蒙古包及凉亭300平米,开设“草原书屋”,是远近闻名的“闩整人家”,2013年成立“新牧区牧家乐文化旅游协会”,兄弟六人组建蒙古民乐组合,依托草原风光、民俗餐饮、特色歌舞等吸引中外游客两万多人,营业收入70多万元,带动周边牧民发展旅游、脱贫致富,成为调整产业结构、增加非农收入的“排头兵”。敖勒召其镇漫水塘村的李宏家是“最美家庭”和“美丽庭院”示范户,四世同堂10口人井然有序生活在一起,李宏在青海经营企业20年,坚持“积德行善、诚实守信”,生意兴隆。带着老父亲“回乡带领村民一块致富”的叮咛,李宏回村创办鄂尔多斯市宏野农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现代农牧业示范基地,试种一些农牧民无能力、无财力、无胆量尝试的新品种,如今引进种植的黑枸杞、黑青稞、樱桃已经成功,带动农牧民趟出一条致富的新路子。鄂托克前旗还适应“互联网+”新趋势,支持返乡大学生等创办了那达慕、吉万、可汗苏力迪等电商企业,致力打造让“纯天然、无公害草原原生态产品”流向世界的平台,也为农牧民解决了最为困扰他们的销售问题。鄂托克前旗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转方式、补短板、调结构,利用矿产资源优势,兴建以上海庙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为核心的新产业园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德治”工程带动形成的良好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以及孕育而生的科学发展理念和规范经济秩序,促进了鄂托克前旗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的提升。2015年,该旗生产总值127.34亿元,增长7.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7亿元,增长26%,固定资产投资280亿元,增长2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亿元,增长18.8%,城乡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3096元和13477元,增长9.5%和10.8%。贫困人口减少3073户10558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连续11年居鄂尔多斯市首位。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社会体制改革问题上作出的重大部署。调研中我们感到,鄂托克前旗大力实施以“德治”为首的“四治”工程,是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有益尝试,也是贯彻落实国家十三五规划关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要求的实际举措,值得肯定和推广。

    (原创文章,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