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祖国行

“大美祖国行”征文选登(三十五)——穿越千年石韵,感悟城市变迁
发布日期:2025-04-02 作者:中咨工程公司 张孟鑫 信息来源: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访问次数: 字号:[ ]

2024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迎来了新中国成立75周年华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2025年,我们将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作为中咨人,我为能够见证并参与国家的发展建设而深感荣幸,也感谢中咨为我的家乡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古建,承载着中华文化最古老的记忆,它们伫立在历史的长河中,见证了无数朝代的更迭与岁月的沧桑,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让它们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生机与活力,与城市发展交相呼应,有着非凡的意义。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时刻,我回到家乡山西高平,再次感受穿越时空的文化共鸣,见证古建与城市发展的和谐共生。

古韵悠长,探索时代融合。高平,被誉为华夏的古建宝库,其宋金时期的古建筑数量超过长江以南同时期古建数量的总和。踏入高平,仿佛步入了一座活生生的“古建历史长廊”,每一座古建筑,每一个庭院,都蕴藏着岁月的痕迹与动人的故事,每一块砖石,每一根栋梁,都是千年沧桑与变迁的见证者,它们用沉默的语言,诉说着过往的兴衰。高平铁佛寺是鲜为人知的隐秘所在,连村里的老人也只是在门缝中窥见过寺内的释迦牟尼和二十四诸天神像。随着《黑神话:悟空》的爆火,高平铁佛寺等古建也成功“出圈”,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古建爱好者的关注,并迎来了首批游客,这无疑是一场古建与时代的相互成就,是一次文化与科技的完美结合,更是一次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和谐共生的生动实践。这场相互成就,不仅让高平的古建筑焕发了新的光彩,也让更多的人通过游戏这一现代媒介,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促进了古建筑保护与传承意识的提升,推动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为古建与时代的融合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

匠心独运,助力文化振兴。高平苏庄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凭借匠心独运的规划与发展,成为了乡村文化振兴的成功案例。明清时期的繁荣,为苏庄村留下了众多规模宏大、工艺精湛的古建筑群,这些古建筑不仅是古代匠人精湛技艺的结晶,更是苏庄村深厚文化底蕴的见证。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苏庄村在保护古建筑群的同时,充分发挥其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打造以“喜文化”为核心的特色主题,积极引入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保留古村的传统风貌,同时融入现代生活元素,对古村进行适度的改造和提升,使古村既具有历史韵味,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打响“太行人家·喜镇苏庄”品牌,不仅提升了苏庄村的旅游品质,也为乡村注入了新的活力,探索出了一条古建筑保护、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相协调的道路。

文化底蕴,助力民族复兴。文化底蕴,是民族精神的根基,是创新发展的源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高平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注重保留与弘扬传统文化,将古建元素融入现代城市规划与设计中,使得新建筑与古建筑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城市独特的风景线,这种古今交融的城市风貌,不仅彰显了高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展现了城市在新时代下的开放与创新精神。无论是历史悠久的城市,还是充满生机的乡村,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宝藏,这些宝藏不仅是民族记忆的见证,更是推动社会进步与文明跃升的重要力量。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继续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与经济、社会、生态等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多的智慧与力量。

古建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大地上,闪耀着历史的光芒。感受古建与城市发展的相互成就,不仅是一次文化的洗礼,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古建不仅是历史的遗产,更是新时代的财富,我们应该加强对于古建筑保护与传承的认识,让这些承载着中华文化古老记忆的古建筑得以永续传承,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实现古建与城市发展和谐共生。